接著,張主任講到國家太空中心(NSPO)篳路藍縷的過去,在1991年創立,開始推動太空計畫,除了廣為人知的衛星計畫,其實還有探空火箭計畫(探空1號到10號),目的在進行電離層研究及驗證自主衛星元件。截至2015年,全球已有超過57個國家擁有自己的衛星,台灣實際排名第38位,張主任播映了台灣在1999年成功發射當時中華衛星一號衛星(ROCSAT-1,現在稱為福衛一號)轟動一時的歷史畫面。在2006年之前,我們一共發射了8顆衛星,包含福衛二號(1顆)跟三號(6顆小衛星):福衛二號光學遙測衛星2004年在國民期待中披掛上陣,除能每天完整環繞地球15圈,還能在每一天同一時間經過台灣,從離地高891公里的軌道對台灣拍照!也因為其能登高望遠,且有不錯的敏銳度,後來就成為很厲害的救災衛星!以少數能看到極區衛星之姿,高效能的進行全球環境監控。國際上很多學術論文都引用了福衛二號的照片,連NASA也曾使用福衛二號發現四川大地震後形成堰塞湖的照片,據此大陸政府及時撤退了下游居民,避免大災難的發生!還有日本東北大地震海嘯前3小時的影像,所以福衛二號可以說是提供全球災變重要資訊的利器!福衛二號經過台灣上空一次,就可以掃描台灣前後5次,每天固定拍攝台灣遙測影像,主任因此也開了大數據的玩笑,因為國外有篇文章以衛星大數據研究,內容顯示台灣是世界上衛星照相最集中的地方(It's the most interesting place in the world.),他說,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有福衛二號,每天都在照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