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1990年代,基因療法受到媒體青睞,在學界、生技界都引起風潮。可是1999年美國賓州大學醫院的一個基因療法臨床實驗出了意外,死了一位18歲的年輕人蓋辛杰(Jesse Gelsinger),基因療法的熱潮迅速冷卻。蓋辛杰參與實驗是因為期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受惠—他的X染色體有一個突變基因,因而尿素代謝異常,除了控制飲食內容外,每天還必須服用32顆藥。
現在基因療法似乎否極泰來。去(2017)年10月中旬,美國FDA的一個外審委員會一致決議,他們審查的那個基因療法「利大於弊」。(不過FDA要到1月12日才會宣布是否核准。)那個基因療法針對的是一種視網膜疾病,病人由於缺乏一對正常的基因,無法製造一種蛋白質,以致視網膜無法把光線轉化為神經訊號,病人最後可能失明。治療方案是以病毒把正常基因送入病人眼球,生產所需的蛋白質。以31人完成的臨床實驗顯示,病人的病情的確改善,而且維持了1年。不過現在還不能確定療效能維持多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