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研究團隊也指出這個實驗的成果仍待更進一步的驗證,畢竟測試的內容並非完整的電池結構,但是這也為未來的電極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維方向。加州大學的葛蘭.斯塔基(Galen D. Stucky)認為這種製造高效能電極的模板材料相當便宜,是一項重要的進步,但是其效能在多次使用後的維持能力,仍不足以運用在現實生活的產品中。崔屹也提到其研究團隊現在仍繼續進行其他生物模板的實驗,如最近他們在研究的稻糠。電極不再是一定要用昂貴的原料或特定的化合物來製作,或許垂手可得或毫不起眼,如螃蟹殼與稻糠這樣被視為廢棄物的東西,都可以成為未來人類生活用品的重要材料。(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