鈀催化交叉耦合是一個很獨特的反應,它可以利用鈀金屬做為媒介,使兩個不同的分子互相連結產生新的化合物,而且反應有相當準確的位置選擇性。這個方法發展至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一直都是化學家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已替化學家解決許多合成上的難題,並廣泛應用於各式有機分子的製備上。基於傑出的貢獻,201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由研究鈀催化交叉耦合的先驅:理查.赫克(Richard F. Heck)、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鈴木章(Akira Suzuki)3位學者共同分享這項殊榮。
理查.赫克於1957至1971年間任職於美國威爾明頓的赫克力士公司(Hercules Corporation),由於對瓦克製程以及鈀金屬的活化性質感到興趣,利用鈀金屬進行一系列的研究。隨後在1968年,他獨自在《美國化學會會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連續發表數篇論文,主要內容是利用鈀金屬的特性,使芳烴汞化物和烯類分子進行耦合反應。
同時,美國科學家費頓(By P. Fitton)發現芳烴鹵化物和鈀金屬可進行氧化加成反應,把鈀原子插入芳烴的碳原子和鹵素間。這些研究成果使赫克4年後進一步發展新的反應,使用更穩定且低毒性的芳烴鹵化物取代毒性較高的芳烴汞化物,且鈀金屬的使用量也由試劑量(和反應物等當量數)降低成催化量(只需反應物的1%當量)。當時他展示了溴苯和高壓的乙烯氣體在鈀催化下反應形成苯乙烯,如今稱為赫克反應(Heck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