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水產養殖:魚病萬花筒
94/01/07
瀏覽次數
29157
黃世鈴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蘇淑貞
|
臺灣大學漁業推廣委員會
陳秀男
|
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
細菌性疾病
所謂細菌性疾病,簡單地說就是細菌所引起的疾病。微生物學家把細菌區分為自營菌及異營菌兩種。自營菌包括光合自營菌及化學自營菌兩大類,光合自營菌是利用太陽光當能量來源,吸收環境中的碳、氮、磷及其他微量元素,合成身體中的成分,不需要利用環境或生物體的有機物質,是平常就已經大量存在於環境中的常態菌。化學自營菌如硫桿菌屬,絕大多數都能進行硝化作用,合成有機物質。一般而言,自營性的細菌是初級生產者,卻不是致病菌。
異營菌需要吸收、利用環境中或生物體中的有機物,並轉換成自己身體的成分,這一類型的細菌大量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具有消耗水中污染物質及淨化水質的能力,病原菌大都屬於這一類型的微生物。水產養殖池如養蝦池、養鰻池、或其他經濟魚蝦類養殖池,都可以利用生態菌去除池中大量堆積的有機物,以防止池塘老化,維持養殖池水質及藻類的優良化等。此外,有益生態菌會跟致病性細菌競爭有限的營養物質及空間,直接或間接抑制致病菌的增殖,藉以降低病害發生率。
魚蝦等水產生物生活在水生環境中,水生環境十分複雜,影響因素很多。池塘水域環境優良時,環境中的藻類、微小動物、微生物等相對形成穩定的生態平衡,但如水域生態環境失去平衡,會造成環境及水質惡化,直接或間接導致水中溶氧量嚴重減少,使池塘中微生物相失衡,並引起種種不良反應。
當寄生性微小動物大量增殖時,會寄生在魚類體表或鰓部,引發魚類寄生蟲病。如致病性細菌突然大量增殖,並侵入魚蝦的組織器官,則會造成魚蝦類嚴重的細菌性疾病。其他如病毒性疾病及黴菌性疾病,都是因為病原大量侵入體內,在體內繁殖並破壞組織器官所導致。
細菌性疾病的類別
基本上細菌可以區分為革蘭氏陽性菌及革蘭氏陰性菌兩種(革蘭氏是一種染色方法,革蘭氏陽性菌是因為細菌外圍具有一層厚重的細胞壁月太聚醣,染色後細菌呈現藍色;革蘭氏陰性菌則因細菌外圍主要成分是脂多醣,染色後細菌呈現紅色),根據菌體形狀又可區分為球菌和桿菌兩種,所以細菌主要包括革蘭氏陽性球菌、革蘭氏陽性桿菌、革蘭氏陰性球菌及革蘭氏陰性桿菌四大類。
魚蝦類主要的細菌性傳染疾病的致病原因中,以革蘭氏陰性桿菌類為主,這類細菌具有內毒素及外毒素,嚴重罹病的池中會發生大量死亡,所以應特別注意。在臺灣地區,養殖魚蝦類的細菌性病害,由革蘭氏陽性球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葡萄球菌感染症及鏈球菌感染症,由革蘭氏陽性桿菌引起的疾病,則以糞土分枝桿菌感染症為首。
本文中敘述的病害,屬於革蘭氏陽性球菌的,以葡萄球菌感染症為代表,屬於革蘭氏陰性桿菌的,則以弧菌屬細菌為代表。
葡萄球菌屬於革蘭氏陽性球菌,對環境的適應性非常強,鹽度的適應範圍是0~15%,溫度的適應範圍是攝氏10~45度。葡萄球菌廣泛存在於地球上,可以找到的地方包括土壤、岩石、地表、淡水、海水、植物外表(樹皮及樹葉)、動物毛髮、生物體軀外表等。致病性葡萄球菌會侵害水產動物,導致水產動物生病。以吳郭魚為例,牠可以養殖在淡水水域、半淡鹹水域或海水水域中,但無論養殖在那一種水域中,都可能遭受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並且曾發生嚴重的病害和大量死亡的病例。
弧菌廣泛地存在於水域中,不論淡水魚蝦類或海水魚蝦類都有可能遭受攻擊,魚蝦類罹患此病可能出現嚴重病害。歷年來臺灣地區水產養殖業發生過的重要弧菌病,有鰻魚弧菌病、虱目魚紅斑病、以及近幾年來導致草蝦大量死亡的弧菌病等。
弧菌的分布範圍很廣,生態上則依不同種類的弧菌而有不同的環境適應性,大多數的弧菌都需要鹽分,所以生存在海水及半淡鹹水區域的種類較多,因此海水養殖魚蝦類及半淡鹹水養殖魚蝦類等較易遭受感染。每年弧菌病的疫情包含兩次病害流行期,分別在三~五月及八~十月。
魚類寄生蟲病
水域中微小動物或動物性浮游生物,是正常生態系統中生態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生態地位上同時扮演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角色,也是穩定水質及水相平衡不可缺少的一環。
此外,這一類型的生物與其他生物間有特殊的相互關係,包括寄生和共生,鐘形蟲即是共生蟲,常見於蝦類或蟹類的甲殼外表。寄生又可區分為終生寄生和只在生活史的某一階段屬於寄生性生物,大部分魚類常見的寄生蟲都屬於終生寄生。至於田貝幼小時生有一對鉗狀前肢,可以寄生在其他魚類身上,此一階段屬於寄生性,變態完成後,鉗狀前肢消失,這時牠以濾食方式取得食物,即變成濾食性。
寄生蟲的寄生方式,可區分為內部寄生蟲及外部寄生蟲二大類。一般所謂的魚類寄生蟲主要是外部寄生蟲,外部寄生蟲有傳染性快及容易蔓延等特性,被侵害的部位會發生潰爛並引發其他病原入侵造成二次性感染,嚴重感染病例會發生大量死亡。內部寄生蟲主要寄生在體內組織器官中,如絛蟲、肝吸蟲、鰾線蟲及土壤線蟲等,內部寄生蟲較少發生因嚴重感染而導致大量死亡的病例。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5年1月,385期,22 ~ 25頁
葡萄球菌(6)
寄生蟲(18)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31
人體「試驗」中看不見的不良反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