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防災2.0(一)專題: 開放資料 時空演繹力
102/06/28
瀏覽次數
12243
陳慈忻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所
國際資料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在2011年的報告《Digital Universe Study: Extracting Value from Chaos》指出,全世界的數位資料每兩年就會成長為2倍以上,現在是「Big Data」的時代,但如何應用在防災、災害應變、以及災後重建之上呢?台大地理系的孫志鴻教授是國家地理資訊系統的計畫主持人,他也致力規劃資訊開放的平台架構,在這篇專題中,孫教授從近年印尼的開放政府談起,切入災難與資料之間的關係。
印尼「開放政府」
近年來推動「開放政府」運動的著名案例中少不了印尼。過去印尼政府從高官到基層公務員都以貪汙為常,外國人在過海關時若是護照裡沒有夾美金就會被刁難,號稱是世界貪汙第1名的國家,但是開放政府運動卻改變了印尼,讓我們來看看印尼的故事。
2004年,印尼首任民選總統蘇西洛上任就接到燙手山芋:南亞大海嘯重創印尼,超過二十萬人死亡,除了海嘯本身的災難,「世界各國捐了75億美金進來重建,印尼民眾都知道錢交到政府手裡會被貪汙,成為另一個大災難。」孫教授說。面對雙重挑戰,這個新任總統依照兩個簡單的原則解決了貪汙的問題:第一個是資訊公開,第二個是民眾參與。
資料公開使得重建工程的細節得以被全民監督,12,000個工程專案發包出去,過去可能會敷衍行事、貪污了事,但是資料公開後使規畫書細節攤在陽光下,民眾可以自己監工,效果非常好。
透過這次災後重建的經驗,印尼還解決了人民與政府的仇恨。「印尼北邊亞齊省的人民在荷蘭殖民的300年間不斷與荷蘭對抗,是獨立戰爭中出力最多的,但是印尼獨立之後的首都卻是在南邊的雅加達;後來還在亞齊省發現石油,但是錢都被南方的中央政府拿走。30年來亞齊人累積許多不滿,獨立聲浪越來越大,雅加達政府派軍隊鎮壓後當地五千多個民間領袖被殺,仇恨更加深刻,開始以牙還牙的惡性循環。」孫志鴻教授描述這段歷史故事,也說到印尼族群關係的複雜,但是在南亞大海嘯災後的1年重建之後,資訊開放造就有效率的重建成果,居然感動了當地的叛軍,造就了叛軍與政府談和、一起重建的局面。
MAKOCI平台:穿越過去、現在、未來
從印尼的災後重建案例,可看出公開資料對災後重建的益處,那麼對災前預防和災時應變又能有那些助益?
如何有效率地整合政府部門、與民眾溝通是防災的重要課題。「我們從十幾年前發生921大地震的時候就在想:每次發生大型災害後的1個星期會非常混亂,於是開始從資訊科技想辦法。」孫志鴻教授兩年前開始發展「MAKOCI」平台,運用雲端運算技術的GIS能讓使用者看到過去、現在與未來。
「過去」就是GIS的資料庫,像是人口、氣候、災害等資料在GIS資料庫裡都有空間座標,很容易查詢、展示在地圖上;「現在」是透過感測器(sensor)即時監測,包括在空中的衛星與飛機、在地面上的各種感測器所收集的即時資料,也可以展示在地圖上;「未來」的事情還沒發生就無法在資料庫裡查詢,但是使用者可以選擇「模式(model)」來預測、模擬還沒發生的災害影響。模式就是真實世界的縮影,學者運用科學原理和經驗法則找出控制因子與操縱變因之間的關係,歸納有模擬未來功能的各種模式(model),並且不斷透過新的經驗來校正既有的模式,因此我們可以預測某個地方發生災害的風險,或是發生災害的潛勢範圍。
使用者不需要自己撰寫模式的數學公式、不需要掌握模式複雜的研究過程,只要依照用途選擇合適的模式,比方說想要知道某地坡地崩塌的風險機會多大,由於模式庫裡已經有各地的坡度、地質等資料,使用者只要選擇模擬範圍,匯入雷達的雨量資料,就可以得到幾個小時內的坡地災害風險;當然,也可以手動輸入特定雨量,得到「如果下這麼多雨,坡地崩坍的機會是多少」的答案。
MOKOCI的商業模式是:提供「過去」、「現在」的免費服務,而「未來」的模式庫需要收費。「政府每年補助幾百億來做學術研究,學者的成果大多發表在學術期刊,但是這麼多知識就只有學術界在看。MOKOCI想要將這些知識與模擬模式蒐集起來變成網路服務。」孫志鴻教授說,以前政府需費時三、五年,且要花費幾百萬元經費建立的決策支援系統,未來透過MAKOCI,決策者只要提出需求,再由地理資訊顧問公司利用MAKOCI的地理資料庫與模式庫,便可依據決策者的需求量身訂做,且只要每年花費數萬元租用決策支援系統服務。
與孫教授合作的李保志教授出身資訊科學背景,但是他從易經中領悟出災難與資訊的真諦。例如在軍隊當中,由上而下的指令是非常明確的,然而大型災害發生的時候,一般民眾並沒有累積足夠的訓練,有如散兵游勇、場面必然混亂。這時易經裡面的3個原則讓李教授十分受用:不易、簡易、變易。不易就是做事的法則不變,可以應用在專案管理,掌握溝通協調的原則;簡易就是將大事化小,複雜的工作要切細,可以應用在行政分工,但易經也提到「上下交相知」,指的是儘管分工細項,縱向、橫向的流通都要既緊密又順暢;變易指的是環境隨時隨地都在變,必須透過科技掌握變異,像是即時感測器。
突破資訊孤島
建構MAKOCI的挑戰在於資訊整合。各家廠商為了保持自己的獨佔地位,實行讓每份資料之間彼此不相容的策略,這種商業保護的手段使得資料庫之間很難交換及整合。不過此障礙透過國際標準(ISO)漸漸被克服了,現在使用者聯合起來壓迫廠商,要求所有廠商都要符合國際標準的規格。
然而行政障礙的問題更嚴重,資訊就是權力,掌握權力就可以掌握利益,如果資訊公開了就沒有優勢,因此資訊不公開容易造成貪污和腐化;現在的民主制度還是無法解決貪腐的問題,因為掌權者依舊能夠掌握資訊,也造成公務體系因為跨部會的資訊溝通不良而效率降低。
防災資料公開還會牽涉到土地利用的問題,「有人說公開災害風險資料會影響房價,但是難道就讓那些人當傻子去買危險地段的房子嗎?資訊應該要能幫助人民自己做決定。」孫志鴻教授說。
以前資訊無法公開還有個理由:隱私權的問題,但是現在也可以解決了。現行的「最小統計單元」是以街廓來劃分,單元內最少要有50個人,小於50個人不能作為1個單元,而在單元之中你只看到的整個單元內平均的資料,看不到單元內部的個人的資料。去年行政院通過了開放資料的政策,今年年底前每個部會都要公布50個資料組。以前公務人員也會擔心行政疏失而不願意釋出資料,然而如今已是勢不可擋。
巨量資料確實為人類社會留下更完整的紀錄,但是資訊爆炸不代表資料已經公開。在防災與災後重建過程中,公開及開放資料能輔助政府部門橫向溝通,也讓更多人獲得參與的籌碼。(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鄭國威 | 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GIS(20)
雲端平台(17)
防災(74)
開放資料(3)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2/25
「寵物攝影師」:偵測技術捕捉毛孩們的瘋狂日常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美麗與庸俗醜陋之隔:也談幹細胞研究的相關問題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