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華佗的故事
106/01/23
瀏覽次數
6202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華佗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正史《後漢書》、《三國志》皆有傳。大眾對華佗的印象主要來自《三國演義》,不過《三國演義》的素材也來自那兩部正史。華佗事蹟中,大家最津津樂道的,就是「開腹手術」,出自正史,絕非「小說家言」。正史為什麼會記載華佗有這種本領?
華佗的神醫形象,向來深植在人們心中,然而他那些神乎其技的手術技法,經得起現代外科醫學的檢驗嗎?本講次請到鑽研醫學史頗有心得的王道還老師,為大家解析華佗「斷腸湔洗」絕技的奧秘。
講演綱要
(撰文|高英哲)
華佗是一個生活在東漢末年的真實人物,在《後漢書》跟《三國志》裡都有記載。這個時間之所以很值得注意,是因為東西方的醫學都是在這個時期,有了一個相當程度的突破。在中國這時出現了張仲景跟華佗兩個人,集中醫之大成,為後世兩千年的中醫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記載華佗的內容裡,我們看到幾個重點:他通曉養生之術,精通方藥,也會針灸。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這一段–也就是內科解決不了的,就要用外科解決。在《三國演義》中,華佗為關公刮骨療毒的橋段,就是借用了《三國志》中的記載;只是這段為的是塑造關公的神威形象,華佗的「絕技」反而成了造勢的道具。
華佗這套「斷腸湔洗」的外科技術,其實也不是他獨創,早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裡,就有提到上古之時,有位名叫俞跗的神醫,就會這套開刀技術。俞跗固然是神話人物,如果我們對華佗「斷腸湔洗」的絕技認真檢驗,就會發現它也有屬於神話的部分。要進行外科手術,最重要的是止痛、止血、以及預防感染這三件事;現代外科醫學到了 1846 年才發展出全身麻醉術,滅菌手術是在 1867 年的事,預防術後感染的抗菌藥物更是二十世紀以後的產物。至於我們的華佗呢?在《三國志》的記載中,他術前有麻沸散可以止痛,術後也有神膏可以預防感染,我們就當成是確有其物好了;但我們實在不知道他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術中的止血問題。
外科醫生如果對於人體的血管分佈,以至於人體的肌理神經,沒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他很難下刀而不傷到其他部位;然而你一下刀,血液就會彌漫創傷口,看都看不清楚了,又要怎樣從實作中累積經驗去學習呢?西方的人體解剖學,是一直到十九世紀初,有了很多外在條件輔助之後,才開始真正發展出體腔內的外科手術。將近兩千年前的華佗,並沒有這些條件,他又要怎麼樣幫人開腸剖肚,而不會讓病人失血致死呢?
「斷腸湔洗」的絕技,畢竟還是一則神話。不過我們也不必因為它有難以驗證的成分,就去否定這個故事的價值,因為它為我們後人傳下了中國古早的醫理: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到最後沒辦法了,還有開刀處理這一招。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NTU CASE)主辦
本講演蒙臺大科教中心慨允轉載,謹此致謝。
中醫(19)
推薦文章
114/01/06
長頸鹿遠足到巴黎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廢輪胎到你的新鞋,橡膠如何在技術、商業與環保間平衡,賣出新高度?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iNaturalist(愛自然)——全民參與,一起保育大自然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