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人性化的生活品質:工作引起的肌肉骨骼傷害
101/04/05
瀏覽次數
32016
王安祥
|
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
黃淑倫
|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學系
劉立文
|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勞工意識抬頭
近年來勞工意識抬頭,工作者對於自己的權益日漸重視。依我國勞動基準法第59條的規定,僱主對於勞工所發生的職業災害負「補償」責任,因此,「職業災害」成為目前國內勞資爭議的重要事項之一。
何謂「職業災害」?可從勞工安全衛生法第2條第4項「本法所稱職業災害,謂勞工就業場所之建築物、設備、原料、材料、化學物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勞工疾病、傷害、殘廢或死亡」來了解。本條文換句話說,職業災害就是在執行業務且與執行業務有因果關係的狀況下發生的事故。
另外,我國對於職業災害的補償責任採無過失主義,因此無論工作者在執行該工作上是否有過失,僱主都應負擔責任。僱主若要避免因所僱勞工發生職業災害時得承擔重大的責任,可為勞工加保勞工保險以獲得保障。
現行勞工保險的保障甚多,如「傷病給付」可抵充僱主的原領工資補償責任;「醫療給付」可抵充僱主的醫療補償責任;「失能給付」可抵充僱主的殘廢補償責任;「死亡給付」可抵充僱主的死亡補償責任,這些都可減輕僱主在職業災害發生後對於勞工補償的金錢壓力。
以往大家對於職業災害的認知多停留於職業傷害,至於職業病,則由於認定困難,勞工對這方面的認知能力也較有限,因此請領給付的比率偏低。不過近年來勞工對於因工作引起的職業病比以往有較多的了解,請領給付的也日益增多。
依據我國勞工保險職業病給付統計資料,自2004年到2009年「肌肉骨骼傷害」占職業傷害的百分比分別是42.07、52.11、55.43、66.91、75.19及78.45%,明顯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其他工業化先進國家,這項職業傷害所占的比率也有偏高的情形,如瑞典70%、丹麥36%、芬蘭39%、美國60%、英國59%及日本58%。
職業傷害影響頗大,所造成的損失除了醫療費用及保險給付外,還包括工時損失費用,甚至造成生產力的降低。
誰易發生肌肉骨骼傷病
特定產業的勞工
遭受肌肉骨骼傷害的勞工多出現在特定產業,如餐飲業。根據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定期的調查報告,2007年國內有高達61.76%的住宿及餐飲業勞工,自覺身體某一部位有痠痛的情形。學者於2010年的調查也顯示相同的結果,其中以肩膀不適的比率最高(48.9%),其次是脖子(45.1%)與下背/腰(44.5%)。
另外,個人及工作的因素也會影響勞工肌肉骨骼傷害的發生。如餐飲業的女性外場服務人員,肌肉骨骼不適的比率及嚴重程度高於男性;廚師工作年資大於14年的,上背不適的風險會增加;身體質量指數愈高的餐飲外場服務人員,腳踝出現不適的機率或嚴重程度顯著較高。一般而言,工作期間經常搬重物者與餐飲從業人員,發生肌肉骨骼不適的部位相關性最明顯。
因此,近年來眾多學者積極呼籲主管機關,能夠針對特定產業的勞工進行全面性的調查,找出造成肌肉骨骼傷害的原因,並訂定有效的防治策略。
從事行政工作的勞工
目前辦公室內的行政工作多以電腦作業,同時利用鍵盤或滑鼠控制及輸入。若電腦工作站設計不良,如螢幕位置太高,可能造成肩頸痠痛;鍵盤置放位置不當,可能造成手腕不適;桌椅相對配置不當,可能引起下背痛。因此,肌肉骨骼傷病症也出現在辦公室行政工作人員的身上。可見這項職業病的發生無所不在,其防治工作的廣度更形重要。
肌肉骨骼傷病的狀況
對於勞工肌肉骨骼傷害的初期調查方式,主觀式的問卷是項不錯的工具。北歐、英國、加拿大等國是以「北歐肌肉骨骼症狀問卷」,做為分析職業傷害分類與提供工作改善的依據,目前也廣泛被學術界所使用。這問卷主要是以「身體圖」標示出9個工作場中常見的肌肉骨骼不適或傷害的部位(包括脖子、肩膀、上背、下背/腰部、手肘、手/手腕、臀/大腿、膝蓋及腳踝/腳),請受訪者就不舒服感的部位自我評估不舒服的時間、出現頻率、影響、不適程度等。
在調查導致肌肉骨骼傷害的風險因子部分,國外也發展出多種技術,如芬蘭Ovako Oy鋼鐵公司的Ovako Working Posture Analyzing System,美國Humantech公司的Baseline Risk Identification of Ergonomics Factors,和英國的人因工程專家Lynn McAtamney與E. Nigel Corlett 教授所發展適合分析上肢動作的Rapid Upper Limb Assessment。透過這些技術,可以了解工作者身體各部位在工作時可能造成傷害的嚴重度,以及是否需要改善工作方法或程序。
肌肉骨骼傷病的防治
最容易造成肌肉骨骼傷害的作業是抬舉,因此近年來成為防治的重點。抬舉由於是利用脊柱中第五節腰椎及第一節薦椎為施力的支點,因此容易造成背部肌肉及脊柱的傷害。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在1981及1991年提出搬運的指引,做為作業者進行抬舉動作時的參考。
指引中提示在進行抬舉動作時,應注意下列事項:抬舉時應採用腿部肌力的蹲式抬舉法,避免採用背部肌力的彎腰式抬舉;物件應儘量靠近身體,因此搬運物的橫向大小應避免超過蹲下時兩膝的寬度;物品搬運範圍以從肩高至指節的高度為佳;注意身體旋轉角度勿超過135度;搬運物應注意是否利於握持。
另外,降低工作時施力及維持工作時的正確姿勢,也可以有效減少肌肉骨骼的傷害。前者可藉搬運時使用手推車或以機械、輸送設備協助,當進行抬舉作業時,則使用起重設備來輔助。後者可藉以保持上身的正直,使手部動作避免尺偏、橈偏、掌屈及背屈的狀況,並應避免身體軀幹及四肢進行極端姿勢的工作。
採用行政管理措施也是防治肌肉骨骼傷害的方法。有效降低人員的抬舉頻率,應是首要重點,因為職場所造成的脊椎病變,都與密集負重直接相關。另外,對於從事體力工作的員工應審慎甄選,並在到職後進行相關訓練。
有鑑於職場肌肉骨骼傷害的嚴重性,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已建置相關組織,並積極推動肌肉骨骼傷害防治計畫,我國則由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及國民健康局負責推動勞工職場肌肉骨骼傷害防治計畫。現階段計畫包括制定相關法規、頒布指引、舉辦教育訓練及研討會、提供諮詢與現場輔導機制等。
我國目前把物料搬運與人因工程的規定,納入「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重體力勞動作業勞工安全措施標準」等法令來規範。但防治勞工傷害最有效的根本之計,還是在改善工作場所的設計。
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近年來配合學者收集並整理出多個具代表性的工作場所,並以力學原理提出最合於人因工程需求的工作姿勢,編輯成「人因工程工作姿勢圖例」提供事業單位參考。此外,也提出人因工程應用手冊、人工物料搬運指引、電腦工作站安全衛生指引、勞工肌肉骨骼傷害檢點技術手冊、本土性人因工程指引等,做為傷害防治的指引。
至於應用方面,希望藉由訓練、研討會及現場輔導服務,有效降低特定職業族群的肌肉骨骼傷害狀況。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4月,472期,22 ~ 25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31
人體「試驗」中看不見的不良反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2/26
當日常娛樂變成資訊操控的利器,迷因如何影響輿論戰?——專訪王銘宏副教授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歐柏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