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仿生生醫」以自然為師
104/06/18
瀏覽次數
6901
吳美枝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演化」是自然界物種生存的必經之路,生命為了延續,會各自發展出一些獨特的生存能力,而許多人類科技發明的靈感也都源自於這些生物界的獨門生存之道。
成立於2013年底的「仿生生醫」即是以自然為師,將大自然的生存之道,導入工程技術中,該公司先後以「壁虎腳」、「章魚吸盤」、「蓮葉」、「沙漠甲蟲」、「海中貽貝」、「生物細胞膜結構」為靈感研發出產品,並於2014年榮獲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劃之「創業傑出獎」。
以邱逸閎博士為首的「仿生生醫」,團隊成員橫跨「材料」、「生醫」、「行銷」等領域,技術顧問有鍾宜璋教授,研發專員有張琬宜、吳楷銘、李旻宸,產品部溫尚樺、李芳儀,還有行銷服務部聞彥萍等成員。
邱逸閎表示,物種在演化過程中,都會淬鍊出自己的生存之道,例如建立高效率、低耗能及與環境相容等能力,只要將這些概念導入工程技術中,就可創造出獨特的技術或產品。其中,讓他們一戰成名的「乾式膠帶」即模仿自「壁虎腳」與「章魚吸盤」的物理性黏著技術。
解決殘膠的問題
半導體產業中,如「面板」、「光電玻璃」、「晶圓」等皆是常見的精密材料,也都價值不菲;在搬運與加工過程中,面積大的也許可用「真空吸取」的方式拿取,但面積較小的材料卻不方便使用「真空吸取」,此時「膠黏」就是最直接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卻衍生出一個後遺症,即「殘膠」。無論是另行加工處理以去除「殘膠」,或是直接割捨受污染的部分,總會使得成本增加,而這問題正是目前半導體業普遍的困擾。
「仿生生醫」師法自然,以「章魚觸手上的吸盤」與「壁虎腳掌上的結構」為靈感,模仿了這兩種生物四肢的表皮結構,使用「微細特殊壓印」方式,在物體表面製造出多一點的「接觸面積」,以之產生物理粘性,成功研發出一種絕無殘膠遺留的「乾式膠帶」,由於該產品並非使用「化學膠」來粘合,當然不會有「殘膠」衍生,由之徹底避免了殘膠的問題。
目前,這種概念已衍生出兩種產品,其一的靈感源自於「章魚吸盤」,特色是吸力強大,另一種則取材自「壁虎腳掌」,特點是可輕易重複撕黏。由於這兩種產品皆是以「印壓」方式製成,生產成本不高,且可以製作在各種指定的基材表面上,所以幾乎可以取代當前半導體產業所使用的膠黏取物方式。
<
防潑水與抗粘黏
「仿生生醫」向自然界的生物學習表面物理和化學結構,成功仿效了「章魚」與「壁虎」的「黏力」,同時也掌握了「荷葉」與「沙漠甲蟲」表面的「不黏」之秘。雨後,荷葉上留下的水珠,粒粒分明,還能自由滾動,這是由於荷葉表面特殊物理特質所形成的「疏水」特性所致。他們仿效了荷葉表面微物理的結構,同樣採用分子表面「壓印」的技術,在物體表面複製了「疏水」的特性,自然也具有「防潑水」的效果。
邱逸閎表示,「防潑水」的概念,大家會比較容易理解與想像,但這種特殊物理結構的表面所形成的「抗沾黏」特色,才是具推廣潛力的重點:除了水滴無法停留在表面外,事實上任何髒污與細塵,同理也將無法久留在表面,使物體真正達到「防塵」與「自潔」的效果。
自己修復自己
「仿生生醫」團隊另一項重大的技術產品,就是仿效「生物細胞膜」的作用機制,以「過濾」的方式,獲得特定濃度的血小板。以往,當我們面對四肢關節相關的傷害或退化時,大多以手術方式處理,不僅過程耗時(包含癒後),病患承受的痛苦也較深。近來,醫界發現血液中的血小板,除了大眾已熟知的「凝血」功能外,其實還具有「修復組織」的功用;原來,血小板在受傷部位,會因受到擠壓破裂而緩慢釋放「生長因子」,進而幫助組織進行修復工作。
臨床上,這個概念已運用在與運動傷害、老年退化等相關的骨科治療上,並擴展到以糖尿病、褥瘡等慢性傷口癒合的治療上——即抽取自身骨髓中的血液,利用其高濃度的血小板作為修復的材料,注射回本體,幫助修補受損的組織。由於取材於自身,副作用會大幅降低,時程也大幅縮短。這個技術的關鍵,在於需使用「高濃度」的血小板;然而目前,想要獲得這種濃度的血小板,只有透過「離心處理」方式一途,但離心設備成本高且護理人員使用時須通過認證。
「仿生生醫」仿效「生物細胞膜」的作用機制,以「過濾」的方式,獲得特定濃度的血小板。整個過程,如同篩網一般,讓血液通過時,只讓某種濃度的血小板留下,而讓其他血液通過「濾網」,如此即可輕易收集到相當濃度的血小板。
這種取得高濃度血小板的方法,有幾個優點,除了最直接的「成本」與「技術門檻」考量外,最重要的是「品質穩定」:血液中的血小板濃度,會因患者身體狀況不同而有高低差異,若直接使用「離心法」,可能會使血小板的濃度難以維持一貫;但使用「過濾法」時獲得的是經「過濾留下」的特定濃度以上的血小板,其品質相對較易掌握。
學界與業界的橋樑
「仿生生醫」在公司成立初期,即以「技術研發」為導向,試圖扮演連接「學界」與「產業界」的橋樑,協助科學研究成果成功轉向商品化。邱逸閎說,之所以會想扮演產、學溝通的平台,乃源於自身的慘痛經歷。「過去在服研發替代役時,曾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因無法立刻轉變成商品,而被迫放棄。這失敗的經驗並不是因研究方向有誤,或是成果沒有價值,只是無法立刻轉變成產品而已。也許,很多可以改變世界的研究成果,就這樣被扼殺了。」
這正說明了台灣產學合作的最大癥結:學界的「科學成果」與業界的「產品研發」,表面上做連結好像很簡單,實際上,要把這兩個「不同的世界」串接在一起,是很不容易的,其中牽涉了太多價值觀念與出發點的根本差異。
邱逸閎舉例道,在學界的實驗室裏,「成果」只須經幾次反覆的驗證無誤且推論完整後,即可算是完成;但是,產業界要求的,卻是產品需要有反覆千萬次的「再現性」與「可量產性」。面對這樣巨大的認知差異,其實是需要另一個平台來做溝通、緩衝與轉換的。
「仿生生醫」在草創之初,曾面臨極大的挑戰,但因其擁有專業學術技術背景,與試圖將「技術」轉變成「產品」的熱情,故獲得了科技部的支持,並成功踏出第一步。邱逸閎回憶,科技部的支助,除了可見的「資金挹注」外,更重要的是看不見的「培育」與「推廣」,他不諱言要成立與營運「公司」,對學界出身的他們來說,是一大套新學問,但更重要的是去「了解產業」與增加公司的「曝光」度,這些才是公司站穩腳步的關鍵。
「仿生生醫」是一個以人為本、科學為用、師法自然的團隊,這樣的信念在他們的公司名稱與商標上表露無疑。除了仿效自然,積極研發新技術外,橋接學界與產業界的巨大鴻溝才是他們最大的挑戰,他們所依靠的是一份「正面思考的能量」,因為他們相信,當面對挫敗、打擊與困境時,唯有正面思考,才是他們最大的資本。
註1:
邱逸閎博士創業團隊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於103年第一梯次選中勇奪創業傑出獎殊榮,並獲200萬創業獎金。
註2:
科技部推動「創新創業激勵計畫」之目的,在鼓勵我國年輕研究人員創業,引導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建立創新創業文化,並營造研發成果或創意產業化的友善環境。該計畫每年舉辦兩梯次的創業團隊評選,每梯次遴選至多40個團隊,藉由系列課程與實作研習、國內及矽谷成功華人創業家與創投家擔任業師,並由國研院、3個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提供原型開發支援、技術試驗場域、資源轉介服務等,經過3階段的評選及決選、小額創業資金挹注,以及舉辦天使創投媒合會,協助團隊創業。
血小板(6)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5/15
眼見為憑?破解 AI 假照片的關鍵線索
吳孟倫
|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儲存書籤
114/05/31
冰河時期的海底記憶:沙錢海膽化石揭開臺灣遠古海洋祕密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5/16
外掛每年害遊戲公司損失290億,這場戰爭該怎麼打?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