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伊波拉病毒

105/12/01 瀏覽次數 2232
伊波拉疫情持續蔓延,非洲已經有超過兩千人受到感染,並且造成一千多人喪生。遠在千里之外的台灣,安全嗎?伊波拉病毒擁有驚人的高致死率,當然不可以掉以輕心;但專家也告訴我們,不必過於恐慌。請聽今天的科學三分鐘,為您介紹:伊波拉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西非的伊波拉疫情,發布為「國際關注公衛緊急事件」。「關注」這個字眼就說明了,它還不是最緊急的狀況,和SARS流行時發布的全球警報相比,還輕微一些。雖然它會人傳人,不過必須要頻繁接觸患者的體液才會傳染,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會經由飛沬傳染。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陳宜君所長表示:

陳所長:
「伊波拉病毒的傳播方式,基本上必須密切接觸生病的人,或者間接接觸他的血、體液,或被它污染的環境。另外一個我們不確定的途徑,包含食用靈長類的肉,是生食的狀態,那些動物假如是死於伊波拉病毒的話,就有可能透過這個食物鏈,從動物傳給人,這是一個當地比較特殊的飲食習慣。我們沒有這個習慣,熟食的狀態下應該是不會傳播的,基本上,避免接觸生病的人、生病的動物,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你如果有必要去探視某些人,我們會戴口罩,那第二個,我們在飲食之前,都會先作手部衛生、會洗手,這樣子的基本健康常識就可以保護我們自己。」

伊波拉病毒其實早在1976年就被發現,是人畜共通傳染病,曾數度在非洲爆發大流行,也只侷限在非洲。據推測它的原宿主是當地的一種蝙蝠,稱為果蝠,後來傳染給靈長類動物,甚至人類。

雖然伊波拉跟流感之類的疾病比較起來,傳染力不高,但毒性實在太強,致死率高達五到九成。因此伊波拉病毒,被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規範為生物危害等級四,與漢他病毒、天花等並列;同時也是潛在恐怖襲擊生物武器的A類,與炭疽、天花等並列,兩者都是最高等級。

由於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初期症狀如腹瀉、高燒、倦怠、肌肉痛等,與一般的疾病沒有什麼兩樣,很容易讓醫護人員輕忽而疏於自身防護。又因為疫區的公共衛生條件本來就比較差,容易以醫療院所為中心造成群聚感染。因此,傳統的防疫機制更加重要。

陳所長:
「假如是你,你會不會把有限的資源投資在一個侷限在某一個地區的傳染性疾病,而這個傳染性疾病可以藉由傳統的、已知的防範措施,我們可以思考一下我們要不要投資。在這個生態環境,這個世界上,我們有很多需要去關注,甚至做長期投資的疾病。」

目前,台灣有限的生技資源,主要投入研發流感等全球性疾病的疫苗、或台灣本地疾病的藥物或疫苗。至於伊波拉病毒的治療藥物或疫苗,則有國際上的專業實驗室投入研發。最近並傳出某些病患,在世界衛生組織評估許可後,使用了伊波拉的實驗藥物,因而康復。

伊波拉病毒目前沒有傳播到台灣,我們所該做的,是持續關注這項高危險性的疫情,並加強公共衛生教育。本集節目的科學顧問台大醫院感染科謝思民醫師也建議,請儘量避免前往西非疫區,如果因公必須前往,可以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查詢防疫的相關資訊。

今天的科學關鍵字,就是

伊波拉病毒 Ebola virus

您也可以透過這個關鍵字,進一步查詢或做延伸閱讀。

【本單元由科技部補助製播】2014-08-31 16:55:00播出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