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光學膜–光的魔術師
96/06/07
瀏覽次數
17389
陳燕儀
|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呂世源
|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光學膜在我們生活周遭可說是無所不在,鈔票上的防偽技術,檯燈的防眩光、車窗隔熱材、太陽眼鏡、數位相機中的濾波材,平面顯示器等,都有光學膜隱身其中,其中平面顯示器更是國家發展重點產業之一。政府在2002年提出了兩兆雙星計畫,設定半導體及平面顯示器兩種產業在2006年的產值都可達到1兆新臺幣,而液晶顯示器產值約占平面顯示器產業的70%,可說是其中要角。再加上液晶顯示器中應用的光學膜種類繁多,因此本文以液晶顯示器為例說明各種光學膜的應用。
近幾年液晶顯示器產業發展迅速,大家對液晶顯示器品質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有鑑於此,相關產業紛紛針對可提升視覺效果的光學膜做改善。依據液晶顯示器製作成本配置的分析,光學膜占了40%,是零組件中成本比重最大的。因此以簡單的製程與便宜的價格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是目前液晶顯示器研發的重點之一。
如何顯示彩色畫面
從液晶顯示器上看到的彩色畫面,基本上是由光的明暗度和顏色的變化所產生的。當然,有光源的提供才能顯示畫面,因此液晶面板的底部配置有白光光源,但如何讓光源顯示出所要的彩色畫面,就需要各式光學膜的輔助了。
首先,由燈管提供的白光是以線性的型態放光,但面光源的型態才能均勻照顧到面板的每個角落,因此需要一層擴散膜使線光源擴散。但如此一來有些光線會從面板側邊逸散掉,為了減少光源的損失,就需要增亮膜,它可以經由光行進角度的再管理,使原本由側邊逸散掉的光失而復得。
然而,要管理散亂的光並不容易,需要用偏光膜處理各個方向的光,使它變成類似單一方向的光,再利用液晶分子對這近似單一方向的光做扭轉與過濾,以得到所要的明暗度。但液晶分子在扭轉光線之前也需整齊排列,這就需要配向膜了。處理完明暗度之後,再用彩色濾光片把白光中不要的顏色過濾掉,留下紅藍綠3原色的部分再進行比例調配,進而得到所要的彩色畫面。
液晶顯示器的使用經常是在照明的狀況下,但是照明光源會在顯示器表面反光,甚至眩光,因而降低畫面品質。這時需要藉由抗眩膜及抗反射膜來加以改善,使得在太陽光或強光底下仍可清楚地觀看畫面。此外,液晶顯示器常使用在家庭娛樂上,且需要由客廳中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楚看到畫面,因此需要廣視角膜來增加視角。以下就針對上述各式的光學膜做更進一步的介紹。
擴散膜
一般液晶顯示器中提供白光光源的背光模組是條狀光源,如果未經過處理,燈管間必定有較暗的區域,如此一來畫面會有明暗不均的情形。因此需加上一層擴散膜,一方面消除條狀光影的現象,另一方面可讓光源的光線更均勻、全面性地分布,而不會有局部過暗或過亮的情況。
目前的做法大都是把無機粒子加入高分子膜中,讓光進入這層膜時不斷地在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中穿梭,而發生折射、散射及反射以達到光擴散的功能。也有人以粗化膜表面的方式達到光擴散的目的,但因製程較費時且成本較高,所以現在仍以加入無機粒子的傳統方式為主。
增亮膜
增亮膜最主要的功能是把通過擴散膜後的均勻光線,以反射和折射的方式控制光線的行進角度,使光線集中在使用者視角的範圍內。一開始想要發展增亮膜的原因,在於液晶顯示器中的光源利用率極低,因為光源經過層層消耗後,從背光模組出來的光線,送到使用者眼中大約只剩下5%。更糟糕的是,這未被使用的95%光源有一大部分會轉換為熱能,導致顯示器中局部溫度上升,加速顯示器本身的劣化,因此增亮膜絕對有其必要性。
目前最常用的增亮膜以菱鏡片為最大宗,它的做法是以紫外光為反應性光源,以精密的顯微複製技術(把正本顯微照相並以極大比率縮小照相的製程)把樹酯硬化,最後形成細微菱鏡結構,再用這菱鏡結構來管理光的行進角度,而達到增亮的效果。背光源進入擴散膜後均勻地放出光線,進入增亮膜後的光線會依路徑與角度而有不同的表現。
偏光板
偏光板是液晶顯示器中重要的零組件之一,它的成本占了液晶顯示器成本的15%,一片液晶顯示面板中有兩片偏光板。偏光板是一種具有光學選擇性,僅讓特定方向的光通過的光學元件,它的主要功能在於過濾掉非特定偏極方向的光,使成為特定偏極方向的光(即偏極化光)。
偏光膜的製造主要有兩種方法,分別是延伸法及塗布法,目前商品化的方法是延伸法。延伸法在1938年由美國拍立得(Polaroid)公司的創辦人蘭特(Edwin H. Land)發明並開始使用,雖然之前做出的偏光膜耗時又非透明態,卻已經掌握了偏光膜重要的3組成要素:碘、高分子及定向。一直到1938年,蘭特才真正發展出應用至今的偏光板製作方法。
現今的偏光基體是用高透光性的聚乙烯醇高分子薄膜,吸附上碘系分子或染料分子,使它擴散進入聚乙烯醇膜內。把聚乙烯醇膜稍作加熱後拉伸,原本雜亂排列的聚乙烯醇分子會偏轉於拉伸方向,而原本就在其中的碘離子就沿著拉伸方向作規則的排列。通過的光只要是平行於拉伸方向的就會被吸收,如此就可達到偏光的效果而形成偏光膜。
塗布法是在1993年由Optiva公司所發表,雖然不是目前量產的主流方法,但是具有成本低、製程速度快、可大面積生產等優點,相當具有發展潛力。
偏光板的組成主體共有6層,最主要的功能層是中間的聚乙烯醇層,是達成偏光的要角。但是聚乙烯醇容易吸收水分導致偏光程度下降,因此需要在它的上下加上三醋酸纖維層,三醋酸纖維層不只是用來支撐聚乙烯醇,避免它回縮,又可耐熱抗濕,對聚乙烯醇有保護的功能。
接下來的一層黏著劑是用於把偏光層貼附在其他光學膜上。黏著劑須以離型膜保護,離型膜顧名思義就是在貼附前要撕開的薄膜,就像是雙面膠上的白色保護膜。然而黏著劑不可太黏,以免使離型膜難以撕開,但黏性也不可不足,以免離型膜無法貼附,可見即使是一個小小的黏著劑,也有著很大的學問。最後,偏光板在出貨時須再上一層保護膜,避免出貨時可能的刮傷損害。
配向膜
在液晶顯示器中,液晶分子傾斜的角度可藉著施加電壓的大小來控制,而光線會隨液晶分子的排列位向偏轉,如此就可控制光通量的多寡。未施加電壓時,膜上的液晶分子是平躺的,加上電壓後,液晶分子的長軸可能從任何一邊向上傾斜,但如此可能造成相鄰的液晶分子傾斜方向不一。如果使用配向膜使液晶分子一開始就有一個傾斜的角度,加上電壓後,液晶分子就會整齊排列,而不會有不同方向的問題。另一個優點就是當液晶分子受到電壓的作用時,可以很快地轉動到所設定的角度,因而增加響應的速度。
目前製作配向膜最常用的方式是機械式的摩擦定向,簡單地說就是用絨布摩擦高分子膜,以提供能量使高分子的主鏈因延伸而產生規則的順向排列,進而形成微小的溝槽,就能使液晶分子排列整齊,達到配向的效果。另外還有許多方法,如光配向法、離子束配向法等,其中光配向法是較有機會取代傳統摩擦定向的方法,但傳統的方法仍有生產時間較短的優勢。
抗反射膜
在偏光板中的三醋酸纖維膜會把進入的光線反射掉4~5%,然而多1%的反射就等於少了1%的穿透度,顯示器畫面也會因此變暗。為了改善這樣的困擾,抗反射膜因此而生。
抗反射的做法分成兩大類,第1類是用不同折射率的物質互相堆疊在一起形成多層結構,或藉由控制堆疊的厚度及材料的折射率,當兩個相差四分之一波長的波碰在一起時,就會產生完全破壞性干涉,把反射的光抵銷掉。因此只要把抗反射膜的厚度控制在可見光波長的四分之一,便不會影響到我們的視覺感受了。
傳統的抗反射塗層是以乾式製程的真空蒸鍍法進行,之後陸續出現許多種抗反射膜作法,包括濺鍍、濕式製程塗布多層結構、溶膠凝膠法、奈米粒子塗布、奈米孔洞高分子等。塗布的方法有許多種,如浸泡式塗布是使基板浸泡在溶液中然後拉起,它的優點是可同時做雙面抗反射處理,缺點是製程的速度較慢。另外還有旋轉式塗布,是把溶液滴在基板上,然後旋轉基板使想要塗布的材料旋轉塗布開來。但是在旋轉過程中會甩掉許多可用的材料,材料利用率極低是一大缺點。
第2大類稱為低反射膜,如果考慮光線由空氣進入玻璃基板,已知空氣的折射率(n
air
=1)及玻璃的折射率(n
glass
=1.52),從空氣及基板界面發生反射,則雙面玻璃造成的反射大約是7~8%。若想避免反射所造成觀看品質的不良,也就是讓反射率趨近於零,由理論推知所需材料的折射率須低於1.22。
想要達到抗反射的功能,研發人員一直在尋找更低折射率的材料(n<1.22),然而折射率最低的無機材料Na
3
AlF
6
也只達到n=1.35的值。因空氣的折射率是1,想要得到較低折射率材料的方法就是把材料做成多孔結構,孔洞處的折射率則是空氣的折射率1和所使用材料的折射率的平均,而可得到較低的有效折射率。
抗眩膜
當外界光線照在未經處理的平整表面上時,集中在某一個角度反射進入眼中的光線會讓人覺得昏眩、看不清螢幕上的內容。例如在大太陽底下使用手機時,常會看不清螢幕的字,這就是「眩光」所造成的影響。而現今手機的影音設備又愈來愈高級,為了跟上技術的進展,眩光問題必須改善,解決的方法就是在偏光板上做一層抗眩的處理。
抗眩的原理是以表面處理的方式使表面變得粗糙不平整,這不平整狀態使照在上面的光線散射,光線因為散射到各個角度而不會集中在某一個特定角度。使表面不平整的方法有幾種,可以使用機械的方法對表面作噴砂處理,也可以在表面上均勻塗布一層奈米粒子,但是所塗布的物質須具有高透明性及一定的穩定性。
廣視角膜
液晶顯示器由於使用有方向性的液晶分子操控光的特性,使得使用者從不同角度觀看時,畫面品質會有所變化。以顯示器正前方90度為基準,向旁邊逐漸偏移觀看角度,當看到的畫面品質劣化到無法接受時,這一臨界角度稱為該顯示器的視角。未經處理的液晶顯示面板通常具有窄視角,也就是在顯示器的正前方才有較佳的畫面品質。偏移了某個小角度觀看時,便可能會有顏色失真、灰階反轉或明暗處顛倒的情形,因此增廣視角是製造液晶面板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廣視角膜的原理就像是把平面鏡改變成球面鏡,既然只能在正面看得清楚,就把各個方向都做成正面。目前廣視角膜的作法主要是採取多象限垂直配向的方式,就是把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以微影製程由一個改成兩個或四個方向。依照這個方法,雖然主要的製程不變,但是它把原本配向膜的製作方式由絨布摩擦改成微影製程,整體的良率會跟著下降。
隨著科技不斷的進步,人們對於各種商品的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而平面顯示技術為了因應這個趨勢,更不斷朝向更高亮度、高畫質、廣視角、高速響應等視訊性能前進。目前雖然已經有一定的品質,各種新式的光學膜也紛紛出爐,但由於各製程相當繁瑣,在價格上仍稍嫌過高。在光學膜這個部分需要努力的重點,在於如何使製程精簡,盡可能使各種光學膜合一,把繁瑣的各段製程變成單一步驟的製程,以達到成本精簡的目的。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7年6月,414期,62 ~ 67頁
膜(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15
動物輸血需求爆增,如何為捐血犬貓築起健全醫療後盾?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2/14
在火車上做實驗!「科普環島列車」讓小學生學習科學也增廣見聞——專訪周中祺副教授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17
被視為海洋藍碳的紅樹林,為何是臺灣適合的固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