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的心智與大腦

103/06/10 瀏覽次數 13018
「並非所有偏離常軌、表現出『異常』者,就一定是『劣等』。」高教授引用Hans Asperger的話表示,自閉孩童有的對音樂敏銳,有的算數比計算機還快,雖然在溝通社交上較感困難,但只要積極教導,生活表現都會越來越好。

高教授點出了一般人對自閉症的迷思:

【迷思】不講話就是自閉症?
【事實】不講話不一定自閉,自閉症也可能有非常會講話的人。

【迷思】自閉症者都不和別人玩?
【事實】他們不是不想和人玩,是不知道該怎麼和人玩?

【迷思】自閉症是病?還是天才?
【事實】自閉症者可能不善言語溝通,但常常有驚人才華。

【迷思】自閉症者容易犯罪?
【事實】自閉症者不是怪物,也不是瘋子,犯罪比例可能還較一般人少,他們有強烈道德感,有時候雖可能有些行為動作上的不當,但無犯罪意圖。

【迷思】自閉症會不會好?
【事實】只要積極教導,一定會越來越好。

自閉症者的發展障礙,表現於社交技能及語言溝通。他們缺乏情感互動能力,即使年幼的自閉孩童離開母親身邊,也不覺害怕;雖試圖與他人交流,但方式奇特,導致溝通困難。此外,他們也常表現一成不變的行為,關注點異於常人,如反覆觀看廣告、股市圖,或紀錄天文知識、背醫學書等。

學者對於自閉症成因有許多不同推測。譬如,有人認為他們難以「了解他人意圖」,無法掌握不具體的訊息,個性誠懇耿直、沒有心機,但容易固執。

腦科學研究發現,自閉症者在初生幾年頭圍較大,額葉、前顳葉較大,此早期過度生長是否是自閉的原因,值得探究。另外,自閉症者腦神經迴路的連結呈現遠端連結不足、局部連結過度,或許可解釋為何患者常是特殊領域的專家,但相對而言,大腦較缺乏全面發展,因此產生溝通、表達的困難。

對於自閉症的核心症狀,目前尚無藥物處方,因此,通常以教育、行為的治療為主。高教授強調,父母就是自閉孩童最好的治療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創造語言刺激,在自然情境中不停地與孩童對話,長久為之,便有助於自閉孩童的身心發展。

講演內容綱要

高教授指出,自閉症者的發展障礙,常表現在下列幾方面:

社交能力缺失:這是自閉症的首要診斷,自閉孩童常常進入診間,坐在醫師腿上就像坐在椅子上,不會表現害怕,請父母離開,也不會想找媽媽,他們缺乏與他人情感互動的能力。

溝通能力缺失:跟自閉症者講話,他們常常會重覆對方的話語,甚至把語調都模仿得非常像,他們想溝通,但用語奇特,經過語言訓練可以增進溝通能力。

有限、重複、不正常以及一成不變的行為:例如喜歡看廣告,股市圖,反覆觀看而不失興趣,有時會異於常人關注興趣點,如觀看玩具鋼琴的支腳、紀錄昆蟲、天文知識,背醫學書等等。


自閉症者常給人不講話的印象,但其實,對於有興趣的話題,自閉症者會滔滔不絕,他們對於有興趣事物的研究往往非常深入到一般人難以理解的程度,因此,當他們熱情分享時,常常因得不到共鳴感到人際關係挫折。

關於自閉症的成因,在學界與醫界都有許多的推測。譬如,在心理學方面,有人以「心智理論」來理解自閉症者的內心世界,認為他們「了解別人意圖」有困難,因此,他們較難理解不具體、不明確的訊息,個性誠懇、耿直,沒有心機、不會騙人,但容易固執。

而在腦科學領域則發現,自閉症者在初生幾年頭圍較大,額葉、前顳葉較大,但隨著年紀增長比例趨近一般人,此早期過度生長是否是自閉的原因,值得探究。另外也有研究發現自閉症者的胼胝體較小,小腦與其他腦區連結較少,腦神經迴路的連結呈現遠端連結不足,局部連結過度的情況,此現象似乎不難理解為何患者常常是特殊領域的專家,但相對來說,腦較缺乏全面、健全地發展,因此產生一些溝通,表達的困難。

談到自閉症的治療,高教授表示,對於自閉症的核心症狀,目前尚無藥物處方,藥物多用於因自閉兒連帶發生的其他精神症狀(如注意力問題),因此,自閉的治療多半以教育、行為的治療為主,透過教育與訓練,來改善患者的語言和溝通能力、社交技巧、遊戲技巧、認知與學習能力、運動技能等等。高教授強調,父母就是自閉孩童最好的治療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創造語言刺激,在自然情境中不停地與孩童對話,長久為之,便能有助於自閉孩童的身心發展。

演講尾聲,高教授強調自閉症的研究刻不容緩,也呼籲大家對自閉小孩要永遠懷抱希望,只要積極關心,一定會改善。她並指出,目前對自閉症患者的照顧系統只限於校園,呼籲政府、社會重視自閉症者進入社會系統後的照顧及相關問題。

轉載自「精神健康基金會」網站〈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的心智與大腦〉演講精華摘錄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