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機器人殺人,該當何罪?
105/03/11
瀏覽次數
3257
楊谷洋
|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據國內媒體引外電報導,在2015年7月間,德國的一家汽車公司驚傳機器人殺人事件。該公司的一名汽車廠技術員在進行產線安裝時,竟然被機器人襲擊致死。據現場同事描述,在安裝過程中,機器人突然出手擊中這位技術員胸部,並將他高高舉起,重重地摔在一塊金屬板上,導致他傷勢嚴重、不治身亡。這起不幸的悲劇,令人十分難過。但機器人真有可能蓄意殺人嗎?
儘管在許多的科幻電影中,機器人都被塑造成像人類一樣、具有高度智慧與獨自判斷形勢的能力。但在真實的世界裡,機器人就是機器。它被製造出來的目的,乃是以工具性的角色來服務人類,如此而已。而相較於傳統的科技產品,機器人具有較佳的行動能力,以及優異的人工智慧,順理成章成為人類的得力助手。但機器並不具備生命體才會擁有的自我意識,絕對不可能心懷怨念,蓄意謀害人類。所以要了解這起「機器人殺人事件」的真相,並不需要動用到像名偵探金田一等推理專家來解謎,整起事件就是單純的機械故障、工安意外。
但是為什麼在工廠裡所發生的各種事故中,一旦與機器人相關的時候,就特別引人注意呢?背後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機器人所展現出來的擬人(擬生物)化外形或行為,很容易引發我們的聯想,認為它們似乎是蓄意如此、故意搞破壞。但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人類對於機器人的確存在著某種戒慎恐懼的情緒,這又是所為何來呢?
這種對於機器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並非沒有來由。相較於電視、冰箱、甚至是電腦等科技產品,它結合了動力與智慧,成為到目前為止我們所擁有的工具中能力最強大的一位。當它正常運作的時候,絕對是我們高度仰賴的好幫手。但一旦故障或失控,對於使用者以及周遭環境所造成傷害與損失,往往也是相對地巨大。也因此,如果我們真的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機器人進入到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就不得不認真思考應如何建立起規範機器人行為的法律。
事實上,機器人法律是制定來讓它的使用者所遵守,而不是機器人。如前所述,機器人並沒有自我意識,換句話說,它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處罰機器人並沒有意義。更何況我們又能進行何種懲處呢?將它關機或是銷毀?制定機器人法律的真正用意乃在於提醒使用者,當你使用功能如此強大的工具時,一定要確實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當然也不僅僅是機器人殺人需要加以規範,許多的機器人應用都會衍生出相關的法律議題。像是當醫生使用開刀機器人進行手術時,萬一機器人出狀況時,那是誰要負責任呢?是機器人、醫師、還是廠商呢?在電影《機械公敵》中,機器人根據主人的命令將他殺死,這該如何處置呢?在電影《變人》的最終,機器人護士為病人執行安樂死,這可以被允許嗎?而人類又可以假藉降低戰爭傷亡的名義來開發殺人機器人嗎?伴隨著機器人時代的來臨,這些都將是我們所必須好好面對的課題。(本文由科技部補助「工程技術與社會風險之新媒體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許藝菊 教授|南台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人工智慧(161)
推薦文章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廢棄蝦殼讓魚魚變漂亮——天然增豔劑新材料
文詠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