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無旋轉風扇散熱奇蹟 – Cooler Pioneer的散熱革命
103/05/20
瀏覽次數
13459
吳美枝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炎炎夏日,大賣場的廣告版面大量的被電扇與冷氣機所佔據。電扇轉動,會帶動氣流形成風,使人覺得涼爽;而冷氣機背後也需有散熱裝置才得以正常運作。這些產品都裝置有共同的特徵——旋轉風扇。然而,在臺灣大學機械系馬小康教授的眼中,旋轉風扇並不是「散熱」技術的唯一選擇。
一群科學家的狂想與挑戰
事實上,生活中處處都可看到散熱用的「旋轉風扇」,例如冰箱、電腦、投影機、汽車等就都藏有各種尺寸的風扇。這些風扇雖然好用,卻有著惱人的缺陷:如明顯的噪音與堆積灰塵。因此,馬教授與數位年輕科學家包括劉俊麟、李亦嶒、吳志杰與廖紹凱等,共組研究團隊,重新思考「散熱」的其他可能方法。
一開始,馬教授的團隊充滿了創意、狂想與熱情,只是各種資源卻嚴重缺乏。狹小的實驗空間裡,擺滿了各式手工製造的模型、自製模擬器材,而用來暫時小憩的摺疊小床就擺在牆角,一切宛如賈伯斯年輕時代的自家車庫一般,然而夢想也就在這樣的簡陋環境下,一點一滴慢慢開花結果。
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改善電腦裡的散熱風扇。這種小裝置存在於每台電腦中,而且極為重要,但是,旋轉風扇的體積、耗電與噪音,始終是個揮之不去的惱人問題。過去,美國Intel公司與普度大學都曾嘗試利用「壓電材料」的震動去製造氣流,期以取代旋轉風扇,最後都因耗電量太大與成本關係而作罷。馬教授卻認為這項研究應有再發展的空間。於是,他們集思廣益不斷嚐試,結合了「壓電效應」、「磁力效應」與「共振效應」三種原理,終而突破瓶頸,開發出新一代的「無旋轉風扇」的散熱方式。
馬教授團隊先建構了一排可自由擺動的三葉片裝置,居中那片使用「壓電材料」,兩側則放置帶有特定磁性的葉片。通電後,壓電效應促使中心葉片擺動,,而兩側的副葉片則因磁性「同性相斥」的原理隨之搖擺;最後再利用「共振原理」,找出最恰當的頻率,使整個系統能以最少的耗能,達到最大的擺動效果。這種快速搖擺的葉片恰如「搧扇子」般,能製造一股穩定氣流,以達到散熱目的,而幾乎「無噪音」與「無灰塵堆積困擾」的優勢,更是傳統旋轉風扇無法望其項背的。
經過漫長的反覆試驗,他們終於做出足以取代傳統散熱風扇的裝置。最重要的是,這個系統因為只使用一片壓電材料通電震動,其餘都是藉著物理原理來達到擺動,故耗能是過去類似方式的1/5左右,更是傳統旋轉風扇的2%~5%,這種「無旋轉風扇」式的散熱模式,無疑是新一代綠能Eco Breeze的明日之星。
實驗室外的挑戰
有了成功的初步結果後,馬教授團隊在因緣際會下,先後參加了由東元公司與宏基公司所主辦的大型創意競賽,都獲得非常亮眼的成績;接著,在科技部主辦的「創新創業激勵計劃競賽」中,他們也勇奪創業傑出獎的殊榮,不僅獲頒第一筆創業基金,更讓他們的研發結果得到各大企業的關注。
他們所研發的散熱裝置,成功解決了過去所面臨的困境,無論在科學研究與學術方面均獲得極豐碩的成果。如果這一切只需要在實驗室裡進行就可以的話,那就萬事OK了。但是,研究團隊卻不以此為滿足,而期盼能將這樣的成果與實驗室外的實際生活,做更密切的連結。
可是當走出實驗室的象牙塔外時,他們馬上就遇到了更大的挑戰:在實驗室裡,所有東西幾乎都處在一種「裸露狀態」,只要能滿足某些概念與想法,就可挪過來使用,不用去考慮成品的外觀與實際應用的問題。所以團隊成員們現在馬上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把裸露在外的電線與葉片,包裝為一個小巧完整的裝置,使能夠順利放進電腦,以取代傳統的旋轉風扇。
這些只有科學研究背景的年輕人,毫無業界產品設計的相關經驗,對於要設計可以模組化的產品,可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馬教授不諱言:「產品設計開發的過程很緩慢,因為模組的設計都必須DIY;這種小型的實驗室或是小公司,是無法與專門製造的大公司相提並論的」。
在眾多大鯨魚當中求生存
除了產品模組化的設計與開發外,研究團隊還面臨了另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即專利問題與商業談判。由於他們的研究成果,極具開創與應用性,因此,研究團隊在初期即意識到,未來若要實際應用到各項產品時,專利保護將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但是,面對非常專業的「專利申請保護」,這些毫無法理背景的科學家,著實吃了許多苦頭。在無經驗與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他們無法聘請專業的法律人員來幫忙,致使最後技術的專利保護完整性並不夠,這也連帶影響到日後與其他公司合作商談的過程。
馬教授苦笑說:「當我們這個種小公司,去和外面的大公司商談時,簡直是小蝦米對大鯨魚,光看聘請的律師團就可看出彼此仗勢種的巨大差距」。在專利保護不夠完整的情況,又無力聘用富有經驗的律師進行談判,他們與其他企業合作時確實面臨到極嚴峻的挑戰,畢竟業界總希望能儘量獲得最大的授權範圍,甚至是「唯一授權」。
目前,馬教授團隊所找到的商業模式是:先配合廠商針對某些既有產品進行散熱改善,成功之後再進行量產,最後再討論產品授權的問題。而目前和他們合作的企業已有台達電子、英業達、飛利浦等公司。
馬教授的團隊,從一般的科學研究,一路轉變到創業小公司,他們經歷了各式各樣的挑戰,雖然前後期的遭遇差異極大,但是有許多經驗卻是一脈相承的。馬教授表示,想創業的人都有一些「豐富的想法」與「冒險家的精神」。而科學研究的啟始也都是一些「奇怪」的念頭,在經過無數縝密的實驗後,才能獲得豐厚的成果。馬教授的團隊正具有這樣的特質,他們的下一步是「可活動式的散熱鰭片」,預期他們可能再次顛覆傳統教科書上的知識與原理。
註1.:
馬教授創業團隊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於102年11月3日決選中勇奪創業傑出獎殊榮,並獲200萬創業獎金。
註2.:
科技部推動「創新創業激勵計畫」之目的,在鼓勵我國年輕研究人員創業,引導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建立創新創業文化,並營造研發成果或創意產業化的友善環境。該計畫每年舉辦兩梯次的創業團隊評選,每梯次遴選至多40個團隊,藉由系列課程與實作研習、國內及矽谷成功華人創業家與創投家擔任業師,並由國研院、3個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提供原型開發支援、技術試驗場域、資源轉介服務等,經過3階段的評選及決選、小額創業資金挹注,以及舉辦天使創投媒合會,協助團隊創業。
無旋轉風扇(1)
散熱裝置(3)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在炎熱的臺灣飼養雞豬牛,獲取蛋肉乳也不忘動物福祉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