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打開海洋之窗

105/11/03 瀏覽次數 737
在科普教育中「海洋」是一個浪漫的領域,但是卻是最難推動的領域,因為 99%的人看到的海洋只是在海平面以上的「海天一色」;他們熟悉的海洋生物是從小放在盤子中的海鮮美食;打算親近海洋時得到的告誡是「淹死後會找不到屍體」。要改變這種龐大而無形的社會集體意識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以往教育性的水族館,如海生館,是一個不錯的管道,因為瞭解是開始喜愛的源頭,親見親歷則是最直接的瞭解,不過近年來動物權保護的發揚,我認為這是對的,卻無可避免的讓這個管道愈來愈受到壓縮。推動海洋科普,真的很難。那該怎麼辦呢?

經由利用新的科技,如網路、數位傳播,新的教育理念,如磨課師、翻轉教室,和老的科學知識,如耆學鴻儒的學問和學習歷程,正修科大和我有機會在教育部的政策下開創了一個新的海洋科普教育園地–「海洋之窗」系列,並藉著這個機會和各位來分享它的規劃理念和實踐過程。

「海洋之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海洋博物館和它們所連結的海洋世界」,透過隨時隨地可學習的網路,讓學員們可以就近利用身邊的水族館、博物館、海科館,甚至漁港、魚市場等,開始探視進而發掘就在身邊的海洋事務。

第二個階段是「台灣的海洋故事書」,讓已經對海洋開始有點興趣的人,透過聽故事的方式,看到台灣的海洋界其實已經有這麼多種成就卓著的人,並且經由他們的「現身說法」,知道要進入海洋這個領域,其實隨時隨地、各行各業都可以做到。

現階段(第三)我們已進入了「看見台灣的海洋科學發展軌跡」,一方面帶入知識的本質,另一方面希望鑑往知來,讓學員們對未來發展的方向有更新、更多、更前瞻的選擇。在第二階段時,為了創造新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機會,我們又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的力邀下,開播了「海洋之窗」的節目,並和網路及實體教室授課的內容同步錄製,名符其實的成了海(教材)、陸(教學)、空(傳播)的全方位科普推廣了。

「海洋之窗」的傳播除了在台灣磨課師課程中常居前茅外,也已被選入海峽對岸的教學平台,並且是 youtube 此一領域中查詢點播最多的華語影片系列,另外除了一般的大學及社會人士修習外,「海洋之窗」也推廣到了全台的海事技職學校以及五十所以上高中、國中小,成為老師與學生的參考教材,或許有一天我們自許是海洋國家時,不再只是因為四邊環繞著大家其實不敢跳下去的大海,而是心中有著比海還大的「眼界與胸懷」。

2016科普論壇
主辦單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指導單位:教育部
協辦與錄製: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知識大講堂」團隊
本講演錄影蒙「知識大講堂」團隊慨允轉載,謹此致謝。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