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通用汽車打造「互相溝通」的車子
104/02/12
瀏覽次數
7578
劉珈均
|
泛科學
日本動畫《閃電霹靂車》是許多七年級生的童年記憶,主角風見隼人駕駛的賽車阿斯拉大出風頭,能隨時換裝成賽車或越野裝備、唱歌喚醒昏迷的主角、變身水上車,及時穿越海上暗礁與暴風雨送受傷夥伴到醫院等等。與其說阿斯拉是性能不斷進化的人工智慧電腦,它更像是有生命的靈活助手。
《閃電霹靂車》故事設定在2015年,第一部動畫與現在已相隔20年以上。時至今日,首度有項正式計畫要打造一輛真正會「說話」的汽車,儘管互動對象是與其他車子而不是人類,首部「車間通訊科技(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s,V2V)」的車輛即將問世,由通用汽車打造。
2014年9月7日至11日,底特律剛舉辦為時五天的智慧型運輸系統世界年會,通用汽車執行長瑪莉巴拉(Mary Barra)在會上預告,一輛會「說話」的凱迪拉克將在2017年站上展示台:「我們進行此計畫,因為這是全球消費者都想要的!」
通用汽車進行此計畫的另一原因是,美國聯邦政府已頒布命令,強制新車終須裝設 V2V 裝置共享交通狀況與安全資訊。相關法令最早也要2016年才會制定完成,通用汽車得完成自己的系統,以避免輸在設計的起跑點。近來通用汽車除了因點火系統造成的事故而身陷法律問題,也正面臨汽車銷售的不景氣危機。
汽車工業向來廣泛運用無線射頻技術(Radio Frequency,RF),RF中的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最常見用於遙控車鎖與各種防盜設計,並延伸應用到電子收費系統 ETC、胎壓監測、車輛辨識等等。V2V 汽車或許會繼續利用 RF 技術溝通,但不少技術廠商和研究單位傾向採用無電磁干擾的「可見光通信」的技術──也就是透過車輛內建攝影機、以及調製LED頭燈或尾燈的閃爍速率來進行通信工作。
首部 V2V 車子處境大概會跟全世界第一支電話一樣──沒有對象可以講話。除非政府先設置一些可讓車子互動通訊的路標、行人穿越道和其他道路設備,這會促進連結車子與基礎設施,但也可能演變成跟空氣講話一樣單向無趣。
不過,不管 V2V 車子與其他機器設備「話家常」的機會有多微乎其微,第一批嘗鮮者仍會喜歡它,因為它也是最先灌輸自動駕駛輔助系統「Supercruise」的車子,這似乎是通用汽車對賓士半自動駕駛技術「定速巡航系統」(Distronic system)的回應。通用汽車計畫更往前一步踏入自動車的領域,在車子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的同時,除了維持行駛於自身車道,也能視情況超越其他車輛。
賓士汽車當然也致力發展這構想,幾個月前,幾位賓士的工程師帶作者菲利浦羅斯(Philip E. Ross)坐進實驗車,行駛在斯圖加特的高速公路上,車子全靠自動駕駛,還超越一個慢郎中。
多元通訊技術結合自動駕駛頗具意義。藉著與鄰居協調整合資訊,一台(近乎)自主的車輛能更安全地上路,也能透過自己與其他車子的眼睛觀察世界,策劃更好的路線。
目前車間技術與自動車的構想當然都還比不上阿斯拉,不過,科技正是從簡入繁慢慢前進的,阿斯拉的「祖先」打造出來後,離智慧賽車又更進一步了。(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智慧生活與前沿科技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鄭國威
審校:
陳妤寧
汽車(3)
自動化(5)
自動駕駛(1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6
石虎路殺只是個案?餵養流浪犬貓竟可能加速石虎滅亡?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iNaturalist(愛自然)——全民參與,一起保育大自然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