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數位學習與「磨課師」(五):結語與未來展望

103/11/17 瀏覽次數 2096
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可以把世界一流學府的教學內容傳送到地球上最需要的地方。大型MOOC平台的龍頭,包括史丹佛大學教授共同創立的營利公司Udacity和Coursera,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合辦的非營利平台edX,都試圖打破高等教育的教室藩籬與地理界線。
 
Coursera共同創辦人科勒(Daphne Koller)在2012年6月的TED演講中表示,MOOC將「讓教育成為一項基本人權。世界上任何人只要有能力、有意願,就能學到技能,讓自己、家人和社區的生活變得更好。也許下一位愛因斯坦或賈伯斯,現在就住在非洲某個偏遠村落。只要我們能提供教育機會,他們可能因此發展出下一個偉大的想法,讓世界變成對所有人都更好的地方。」
 
逢甲大學前校長劉安之教授表示,「磨課師」是數位學習的一個方向,運用雲端技術的搭配,強調互動,讓數位學習不再只是靜止、單向的知識傳遞,可以掌握在學生注意力,能夠集中的短時間內教學,讓學生看完影片後仍有課後的互動討論;為掌握磨課師的教學效果,也會搭配一些線上隨堂考試的機制。
 
劉安之說,雖然量變帶來的質變是許多教育者所擔憂的,但磨課師將課程內容大量傳播的優點,能夠廣泛的傳逹知識;善用電腦科技的輔助教學也是相當重要,未來,教學方式的因應與改變是必然的過程。
 
MOOC在美國引發熱烈討論,主要則集中在可能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來抑制不斷上漲的大學學費。例如,科勒在TED演說中即指出,美國大學學費自1985年以來的漲幅幾乎是醫療費用的兩倍, MOOC可能是解決之道。但在開發中國家,除了學費之外,更重要的課題卻是學習的品質。
 
專精於線上教學的加拿大顧問貝茲(Tony Bates)也曾說:「未來線上課程內容將會變成免費,但學生真正需要的仍是老師能提供的指導。例如怎麼讀書、去哪裡找資料、批判性分析、怎麼發展出原創想法、討論、高層次的思考,這些都需要與老師互動,才能發展出來。」亦即,磨課師對於全球人們的學習確有其重要的貢獻和開啟新頁的可能性,但也不能忽略了磨課師仍有其侷限之處,而教育真正的本質仍在於,學生如何能夠自老師處,習得知識、思考和分析的能力等。
       
總結而言,「磨課師」計畫是非常重要的新一代數位學習,並且可以運用於眾多的教育層面。教育部也希冀透過推動「磨課師」計畫,建立產官學合作機制,共同發展新一代的線上開放式課程模式,提升國內線上課程品質,樹立教師教學典範,未來也將致力建立華語文數位課程品牌。
 
劉安之說,數位學習在質的提升部分,應該在華語文化、在地化的領域努力「向下扎根」,在台灣本土的教學上實質運用;「向外發展」,則是要向全世界推廣華語文與台灣文化課程。透過標竿課程的輸出,帶動數位商機,永續經營數位課程(教材、虛擬實驗室),讓「磨課師」的效益擴散至產業,以及社會層面。(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美瑛 | 世新大學廣電系
採訪對象:劉安之|教育部磨課師計畫總主持人、逢甲大學前校長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