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土壤液化專題報導(二):開啟了液化現象探索的一個大地震-日本新潟地震
105/11/29
瀏覽次數
2302
黃俊鴻
|
社團法人台灣地球觀測學會
1964年(昭和39年)6月16日13時1分41秒,在日本新潟縣粟島南方近海40km(北緯38度22.2分、東経139度12.7分、深度34km)發生芮氏規模M
L
7.5的新潟大地震。這是日本與世界地震史上第一個以嚴重土壤液化災害聞名的地震。依據新潟市川岸町的某個四層鋼筋混凝土公寓的地下與地震紀錄,顯示最大水平加速度約160gal(約0.16g),最大垂直加速度約50gal。
新潟市位在信濃川下游出海口(日本海)的近代沖積平原,沖積土層深厚,地表淺層有極疏鬆之砂土層(N值<5),有些地方砂土層深達10m以上,大部分地區地下水位約在地表下1m深度。在地震作用下,新潟市發生嚴重土壤液化現象,包括湧砂、噴水、地層下陷、建築物沉陷與傾斜、人孔與地下室上浮、橋墩下沉與落橋、維生管線破損,以及港灣與機場損害。地震時,適逢照相機開始普遍的時代,記錄了許多土壤液化與損害的影像,如圖1所示。這些影像迅速傳布至全世界,讓人們對土壤液化的災害有衝擊性的印象,引起世界各國開始對土壤液化進行深入與系統性的研究,迄今約50年,工程界已對土壤液化現象有清楚的瞭解,也發展許多成熟的液化防治技術與對策,普遍應用在世界上之地震國家。
什麼是土壤液化(Soil Liquefaction)呢? 土壤液化容易發生在高地下水位之飽和疏鬆砂土,地震前,地下水位下之砂土顆粒會因應自重而沉積排列,顆粒間之接觸點會有正向力N與剪切摩擦力T之作用,如圖2(a)所示,經由砂土顆粒間之接觸力傳遞,可承載外力的作用。當地震動搖動時,砂土內孔隙水壓會隨著震動過程升高,當累積孔隙水壓大於砂土顆粒間之接觸力時,砂土顆粒會被孔隙水擠開而分離,此時砂土顆粒懸浮於水中,如圖2(b)所示,成為含砂之泥水,行為類似液體,無法承載外力的作用,稱之為液化(Liquefaction)。
地震時飽和砂土之孔隙水壓為何會增加呢? 這是因為如果沒有地下水,乾燥疏鬆的砂土顆粒在地震動的作用,顆粒間會相互運動趨向緊密排列的狀態,在地震後會產生沉陷,稱為乾燥砂土的震陷,如圖3所示。但是乾燥砂土的孔隙若是充滿水,也就是飽和疏鬆砂土的情況,地震前,孔隙大,排列疏鬆,如圖4(a)所示;地震時,顆粒間會產生相對運動,使排列有趨向緊密狀態之趨勢,此時顆粒會佔據孔隙的空間,會擠壓孔隙水,造成孔隙水壓增加,如圖4(b)所示;當震動過程夠久,震動力夠大,孔隙水壓會持續增加到大於顆粒間之接觸應力,使得砂顆粒懸浮於水中,成為含砂之泥水,發生液化,喪失承載能力,如圖4(c)所示;地震結束後,孔隙水會排至地表,砂顆粒會重新沉積,排列較為緊密,產生震後的地表沉陷,如圖4(d)所示。
地震時飽和砂土液化會降低承載能力,會使得建築結構物沉陷與傾斜,甚至翻倒。新潟地震時新潟市受損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物約為340棟(佔全市的22%),其中2/3的受損建築物之承重結構並未受損,只是建築物整體下沉或傾斜。圖1(g)中之翻倒公寓,經扶正後,又繼續使用。正因為大部分建築物是因土壤液化而損害,結構梁柱並未斷裂,因此當時未聞有液化損害建築物造成人員死亡的報導,使得如此大規模的地震,僅有26人死亡,被稱為
奇蹟
。其原因可能因為土壤液化的減震效果,也可能因為市區震度0.16g,尚未超過當時耐震設計規範的設計震度0.2g。
土壤液化有可能對維生管線造成重大損害,而引起極嚴重的二次災害。新潟地震時,昭和石油新潟製油所之油槽與33號配管因地震動與土壤液化受損,洩漏的石油伴隨土壤液化的湧水與海嘯淹進來的海水擴散,於地震後5個小時開始爆炸燃燒,火苗隨著水上浮油往四周移動延燒,波及周遭的油槽,誘爆向上出現巨大的火焰,擴大火災之災情,如圖5所示。火災燃燒持續12日之久,火災延焼周邊民家,全焼建築物347棟、半焼6棟、347家庭受災,罹災者1,407人,當時被稱為史上最大最嚴重的火災,並認為此油槽火災係由土壤液化所引起,後續研究也有人認為與長周期地震動有關。以港都高雄市為例,地下石油管線與其他工業管線遍布地下,應慎重評估土壤液化對其可能之影響,儘速謀求防治對策。(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小王子眼中21世紀的地球」執行團隊撰稿)
土壤液化(6)
推薦文章
113/05/21
紅海珊瑚恢復力驚人——臺灣珊瑚復育借鏡
文詠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缺牙可能加深法令紋?拔牙後如何避免齒槽骨流失?補骨粉是必要的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4/23
尋覓抗逆境農作物,為什麼送種子上太空?——專訪國立中興大學農藝學系楊靜瑩特聘教授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