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新興科技-近紅外光敏感型的奈米醫藥

105/09/26 瀏覽次數 2518
惡性腫瘤長年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位,是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疾病。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標靶治療及手術等。然而在治療過程中,常因多種藥物的聯合使用使得正常細胞受損,進而導致嚴重的副作用。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學者研發出點對點精確的光熱療法,為癌症治療領域帶來一線新曙光。

化學治療是希望輸送藥物到癌細胞的區域並進行治療,但由於化療藥物並不會只停留在癌組織的區域,通常是全身性的分佈,所以除了癌細胞受傷外,健康的細胞也難以倖免,而造成副作用。有鑑於此,科學家積極的開發各式標靶型化療藥物或外部誘導技術等新興科技,都是希望在進行化療時,可以自主的控制藥物的釋放或活化,進一步達到局部治療目的,使劑量降低以減少副作用產生。其中,屬於非侵入性療法的外部誘導技術裡,近紅外光敏感型的奈米光熱治療劑最受到注目。

為什麼選用對近紅外光的光敏感型奈米粒子做為光熱治療劑呢?原因是近紅外光相對易穿透組織,且水和血球細胞較難吸收近紅外光,屬於該波段敏感型的奈米材料便相當適合作為光熱治療劑。光熱治療劑為對光敏感型的奈米粒子因吸收光能後產生熱,並在局部高熱的作用下,達到消除腫瘤的效果。目前發展中的常見光熱治療劑為金奈米棒或碳奈米管等。國內傑出學者成大葉教授團隊於2015年最新開發的Fe3O4@CuS奈米複合材料為一中空多孔結構,可使水易於進入其內部,進而利用CuS對近紅外光的強吸收性,達到加速增溫的效果。且藉由奈米氧化鐵Fe3O4的良好超順磁性,可利用磁導引功能,將奈米複合粒子導引到癌細胞附近後再進行光熱治療反應。因為,該Fe3O4@CuS奈米複合材料擁有廣闊的近紅外光吸收範圍(700~1300nm)及吸收係數,所以相當適合做為新型近紅外光敏感型兼磁導引功能的光熱治療劑。研究發現如在Fe3O4@CuS奈米複合材料表面修飾上聚乙二醇,將可增加奈米顆粒的停留時間和生物相容性。研究也發現在808 nm的近紅外光照射下,可抑制腫瘤生長。以1064 nm紅外光波段照射後有機會完全消除腫瘤,並且短時間內並無復發跡象,所以是一個在未來深具潛力的奈米醫藥。

光敏感的奈米粒子應用在癌症的光熱療法中,是一個相對風險較低且非侵入性的方法,科學家持續發展新型光熱治療劑,期待發展出的奈米材料生物相容性更高,安定性更穩,進而發展成真正的藥品或佐劑。
 
 
若這個療法能實際應用,相信對癌症治療會是個重大的突破!(感謝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健康醫藥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III, MOST 104-2515-S-214-001」。)
 
責任編輯:楊智惠
審校: 李俊廷 黃彥維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