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箱子裡的過去–簡談人類的記憶系統

102/11/12 瀏覽次數 5038
你是否曾經把一件往事的點滴妥善整理後,裝箱保存在某個角落,等待某一天再打開來回味?對您而言,那可能是習慣、品味與珍惜,但對於罹患健忘症的傑諾米來說,卻是證明他生存的證據與對生活的記憶。人類的大腦遠比一個「大箱子」複雜許多,在本場演講裡,專長研究認知心理學的胡教授將從幾個與記憶有關的疾病案例談起,帶我們探索人類如何將記憶分別儲存在不同的系統中,這些系統所負擔的功能為何,而系統之間的訊息又是如何流動與傳遞。

解構百年心理學史  揭開記憶的神秘面紗

心理學誕生於1879年,正式由哲學進入科學領域,由馮特(Wundt)領軍發展解構心理學,開啟心理學百家爭鳴的時代,有杜威(Dewey)的功能學派、佛洛伊德(Freud)的精神分析學派、艾賓浩斯(Ebbinghaus)的連結學派、以及盤據心理學50的行為學派,由華生(John B. Watson)發起,巴夫洛夫(Pavlov)發揚光大。直到1960年開始,認知心理學、連結論取向、神經心理學,才逐漸浮上檯面,讓心理學踏入另一個新里程碑。

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辦,朝陽科技大學、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籌劃2013秋季「週末Let’s go!分享大師視野」大眾科學教育系列講座,本季講座主軸為「腦與心理學」,於10月18日舉行第三場次,邀請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胡志偉,以「箱子裡的過去:簡談人類的記憶系統」為題,暢談心理學發展百年史及解析人類記憶系統。

演講一開始胡教授撥放了兩部影片,一部描述人類與黑猩猩感官記憶的比較,第二部則是描述英國劍橋大學法律系高材生Jerome因意外腦部受損,成了沒有短期記憶的人,如果不把每一天的生活記下來,他將會一直重複,胡教授藉著兩部影片將聽眾帶入心理學的世界。

胡教授表示,感官記憶是記憶系統的第一站,是環境訊息進入長、短期記憶的中間站,任何一種經過感官系統進入的訊息都會被收錄到相對應的感官記憶中,大部分的心理學研究都在探討和視覺有關的視覺感官記憶以及和聽覺有關的迴聲記憶。

演講中胡教授提出許多科學家的研究案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聽眾說明。胡教授強調,大部份人都認為心理學就是談人的性格、社會行為等等,但事實上心理學是很複雜的科學,要用各種不一的研究方法反覆驗證,才能得出新的理論。

胡教授說,科學一定有規律性,為了解釋這現象,科學家們會建立理論,並從中尋找實證資料,而這些理論就是暫時的真理,而且必須公開提供給其他科學家檢視和驗證,這就是科學的特質。

文/蔡筱柔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