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奇怪,颱風哪裡去了?
103/10/13
瀏覽次數
11335
陳昭銘
|
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班
提起台灣的夏天,民眾記憶除了炎熱外,就是颱風,一接近夏天,各種防颱宣導更是紛紛出爐。但今(2014)年8月,居然沒有半個颱風來到台灣,這種奇特的現象,不僅是64年來首見,更使得台北平均氣溫飆高到30.19℃,創下117年來8月台北平均氣溫新高紀錄,這也讓台灣民眾心中產生一個疑惑:「奇怪,颱風哪裡去了?」
台灣為一海島,自然水源多來自降雨,全年主要雨季有三:2~4月為春雨季,5~6月為梅雨季,7~9月為颱風季。颱風又稱熱帶氣旋,為形成於熱帶海洋之低氣壓系統,形成主要原因為盛夏時期,高溫促使大量熱帶海水受熱蒸發向上,上升氣流形成逆時針方向旋轉之氣旋。全球熱帶氣旋生成最多之處為西北太平洋,源於此區海水溫度為全球最高之處,大氣因高溫亦為最不穩定,大量水氣蒸發所造成之上升熱空氣,便易快速發展形成低氣壓系統,在高溫海洋環境培育之下,後續再強化成為颱風。
颱風於菲律賓東側的西太平洋生成後之主要路徑有二:一為向西北直行朝向台灣、南海而來,另一為向北迴轉,經由台灣與其東方鄰近海面朝向日本、韓國而去。颱風所到之處多帶來大量降雨,經由降雨過程將來自熱帶地區的熱量,散發到副熱帶與溫帶地區之大氣中,藉此完成熱量遞移,驅動全球能量趨向平衡,因此颱風也是一個熱量傳遞之使者,有助全球溫度之均衡。
每年約有3~4個颱風侵台,以8月最多,7月、9月其次,6月與10月再次之。2014年8月竟無侵台颱風,實屬特殊現象,其主要原因是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增強。
台灣地區夏季降雨主要來自二個機制:颱風雨與西南季風降雨。過去研究指出,二者降雨呈現相反變化趨勢,亦即颱風雨變多,西南季風雨就變少;颱風雨減少,西南季風雨就增多。台灣南部於2014年8月7日~13日,以西南氣流增強方式連續降下大雨,造成部分水患災情,反應西南季風降雨型態偏多,其對應則應是颱風降雨偏少,結果是8月全無颱風雨。所對應之大尺度環流特徵為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增強與西伸,橫跨台灣鄰近區域,阻擋颱風往台灣地區轉動,造成颱風雨消失。
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之增強應與本年聖嬰現象有部分關連,聖嬰現象對應熱帶東太平洋海水增暖,搭配熱帶西太平洋海水偏冷,偏冷海水有利於其西北側高壓增強,持續進行之聖嬰現象有助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增強西伸,籠罩台灣地區,即使颱風生成之後,亦降低朝向台灣移動與侵台機會,形成8月無侵台颱風之特殊現象。
責任編輯:蔣忠益
審校:柯亙重
資料來源
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
熱帶氣旋(13)
聖嬰現象(15)
颱風(69)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17
被視為海洋藍碳的紅樹林,為何是臺灣適合的固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2/15
動物輸血需求爆增,如何為捐血犬貓築起健全醫療後盾?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