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解剖』語言–談隱喻與思維
102/01/18
瀏覽次數
4515
蘇以文
|
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人的一生將不斷地學習、嘗試、使用、欣賞語言。早在嬰兒呱呱落地時,就被教導著叫「媽媽」…『語言』、幼稚園學習注音ㄅㄆㄇ…『語言』、小學閱讀文章學習句法…『語言』、中學解剖並欣賞文章…『語言』,再接下來的日子裡,您將永遠永遠的依賴著它。或許人與人的溝通、表達、傳遞就是靠『語言』。但是語言真是如此可靠嗎?那麼蜚中蜚語是從哪來?一句語有幾種含意、隱喻?是否常有意在言外呢?或是有意無意的傷害到別人?語言學將以科學的方法,來進行統計、分析、解剖並解讀文學,這將會是您前所未見的觀點。
語言(16)
推薦文章
114/05/16
為什麼偏偏是你中招?你是網路詐騙犯眼中的「完美受害者」嗎?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曬傷的秘密 :同量曝曬, 為何「慢慢曬」比「快速曬」更易致癌?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5/30
從樣本到全貌,估算森林中藏著多少「隱形生物」?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5/16
危機溝通的「偷雷」策略:出事該隱瞞或自行揭露?主動認錯是最好的選擇!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