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拋掉博士頭銜 尋覓創業機會

107/08/27 瀏覽次數 3030

當編輯以科技部「科技大觀園」之名要求訪問基可生醫時,該公司創辦人特別聲明,自己不算學者,希望媒體不要太著重於三位創辦人的「博士」身分,只須視其為高科技公司創業家即可。

 

以基因編輯為核心技術

 

這是家什麼樣的公司呢?其實它是以基因編輯為核心技術的新創公司,技術長蔡世傑先生是國內首位引入此項技術的專家,他已通過使用LS-CRISPR技術剪貼並改變細胞的遺傳物質,這項技術可針對大片段、複雜度高的基因進行編輯,擴大了基因編輯的應用。蔡世傑先生在國外念書時適逢其盛,因此努力向學深入學習此技術,回國後在國家實驗動物中心擔任研究員。

基可生醫的核心技術主要在於蔡世傑先生所擅長的 LS-CRISPR 技術基可生醫的核心技術主要在於蔡世傑先生所擅長的 LS-CRISPR 技術

 

當時同單位的還有專長在生醫材料開發和法規認證的吳侑峻先生與專長於獸醫與動物疾病控管的廖碧虹小姐,三人共事,閒暇時偶會聊起該如何運用自己的專長為臺灣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當時大家一致的看法是:說不定走出實驗室創業會更有機會。

基可生醫團隊基可生醫團隊

 

以人類膠原蛋白為第一項產品

 

之後,三人針對各自擁有的技術專長深入思考,也針對生醫領域的需求去發想,希望能找到珍貴稀少且尙未被滿足的需求,最好是在傳統技術中難以量產但他們卻可以發揮的領域。經過幾番腦力激盪的討論後,他們看到了「人類膠原蛋白」這個題材的市場性,並確認三人的專業在這方面有可發揮之處。

 

其實人體本身就會合成膠原蛋白,並以不同形式存在於皮膚、骨骼、軟骨、韌帶、肌腱、血管壁和結締組織等部位,這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一種蛋白質,占體內蛋白質的四分之一。然隨著人體老化膠原蛋白會逐漸流失,最明顯的就是外觀的變化,如皮膚會出現粗糙、鬆弛、皺紋等現象;骨頭也會因缺乏膠原蛋白張力而降低強度導致容易骨折;韌帶肌腱缺乏膠原蛋白後也會失去原有的彈性,容易痠痛或韌帶發炎。

 

託醫學美容之福,現代人對膠原蛋白不會感到陌生,不管是吃的、喝的、擦的,只要是與膠原蛋白相關的產品都會成為熱門商品。目前市售許多植入型醫療器材都會以膠原蛋白為原料,但人類膠原蛋白僅能從屍皮或胎盤乃至細胞培養才能取得,非常不容易,有些廠商便宜行事,會以豬或牛等動物的膠原蛋白替代之。但其生物相容性確不如人類的好,有時會造成異種排斥現象;再者目前用以取得膠原蛋白的牲畜大都來自農場飼養,環境衛生是一大疑慮,但因膠原蛋白是活性蛋白,無法透過加熱來消除潛在的傳染病病原,故農場來源的動物源膠原蛋白,是可能有導致人畜共通疾病傳播的風險。

 

緣是之故,這一團隊乃結合自身的專業,瞄準此一商機,希望以生物工廠的策略來量產人類膠原蛋白。他們計畫將實驗室大白鼠身上原有的動物性膠原蛋白基因去除,然後剪接上人類膠原蛋白的DNA片段,以之創造一種可生產人類膠原蛋白基因的新品種擬人鼠,他們稱其為「華佗鼠」,以強化這種鼠在醫療上的功能。華佗鼠的飼養環境須符合AAALAC國際認證飼養環境,保證完全無病原及動物福祉的要求,另須配合智能動物房的管理,有完整的原料生產履歷,讓醫用原料是取自於醫療生產來源而非農用飼育,確保萃取到的醫療級人類膠原蛋白不會受到任何病原感染。

基可生醫的實驗室一隅
 
基可生醫的實驗室一隅

獲得FITI首獎的肯定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同時又看到科技部舉辦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簡稱FITI),這當屬國內規模最大、技術門檻最高的創業競賽,於是他們報名參加。藉由這個參賽的過程接觸了許多業師與創投業者,讓他們對市場面有更多的了解。許多業師或創投會督促創業團隊把眼界從技術象牙塔中拉出來,擴大來看整個營運面,讓團隊更了解自己與市場,擬定全方位的策略發展。

 

基可生醫團隊名列台南園區創業工坊的FITI得獎封神榜中基可生醫團隊名列台南園區創業工坊的FITI得獎封神榜中
 

但另一方面,參賽過程也使他們見識到臺灣創業界的淺碟文化,很少人會願意投資這種尖端技術的創業前期,但這些挫折更激發他們期許自己能成為臺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的典範。因此在FITI結果還沒出爐前,他們三人就已經決定離開公職正式成立新創公司「基可生醫」,而最終在FITI獲獎並得到的200萬有如是慶賀他們創業的大紅包。

 

規劃公司長期、全面的發展

 

符合實驗室等級「人類膠原蛋白」是基可生醫鎖定的第一項產品,這不需要法規認證,故預計一到二年就可以有產品出來;接下來公司還會針對醫療器材去開發後續的產品,這就需要法規認證了,他們選擇面對的是美國標準,期待三到四年內能完成認證,推出產品。

 

為什麼要選擇美國標準呢?因為市場的關係,基可生醫預期未來的市場在美國,他們也表示打從一開始團隊就知道基可將是個國際公司,市場、競爭者都會在國外。目前雖然在國際上的競爭者不多,有的雖然有生產膠原蛋白但選擇的是不同的生物工廠,因此價位與品質自然就有區別,基可生醫相信自己可以符合特定市場的需求。

 

另外有些公司雖擁有基因編輯的技術,但其目標是在藥物產品的開發,因此對基可不具威脅性。而基可沒有選擇藥物開發的方向是因為在臨床上那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這不是他們能負擔的,幾番思量後因此選擇人類膠原蛋白為初入點。

 

未來如果他們的產品漸入佳境,而遭致其他企業有複製的想法或做法時,他們的防範之道是:立即進行智財布局,從專利、營業秘密與商標等面向來做好保護。

 

創業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

 

被問到創業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為何時,身為公司執行長的廖碧虹小姐認為就是被投資人勸告拿掉博士頭銜這件事。本來她以為在這麼專業的領域,創辦人具有博士身分應該很有說服力,可以增加創投的信心,但幾番洽談下來才發現並非如此,效果甚至相反。有人坦率地說:在臺灣博士創業十個人中會有九個失敗,有些投資人甚至一看到「博士」兩個字就打退堂鼓,公司名片還是不要放上博士頭銜比較好。

 

原來這反映了學術界與產業界的不同觀念,許多博士會執著在把一項東西發展到十全十美才願推出,但那可能會錯失了上市的最佳時間點,而且產品最完善也未必就會賣得最好,重點在於須了解消費者的心態與需求;但博士學人通常會對學術理想有嚴格的自我要求,對於消費者的心態反而不那麼了解甚至不在乎。如果這樣的差異不能加以調整,博士創業往往會以失敗收場。因此廖碧虹小姐同意自己要放掉博士的頭銜,掌握其他更重要事情的內涵,不過她還是覺得博士訓練確有其價值的,嚴謹的研究方法與高度的自我要求他們還是不會拋開,轉換到業界時有變與不變的地方,他們仍需要不斷地調適與平衡。

 

至於身為營運長的吳侑峻先生則覺得創業過程中最高興的事莫過於是創業所設定的每個里程碑都能達成,讓他相信這是個執行力很高的團隊,築夢踏實達成目標指日可待。而擁有關鍵技術的蔡世傑先生覺得這過程中最高興的事情是說服另外二人一起創業,讓自己心中埋藏多年的創業夢想得以實踐,大家在一起努力的感覺很好。由此可見這個創業團隊很有向心力與行動力,期許他們能擺脫學究氣息,努力接近市場與消費者。

 

團隊成員腦力激盪中團隊成員腦力激盪中
 

不斷地做取捨  逐漸朝目標前進

 

目前公司在正式產品出來前也會接些生技服務案,幫客戶做些生物相容性測試。這樣會不會影響到原本的發展規劃呢?這就需要平衡考量,適時的取捨了,基可生醫所接的服務案以不影響原本的規劃主軸為原則。

 

最近公司又增聘了人手,包含財務、產品研發都有專業人才加入,受訪的時候雖然不是每個人都來參與,但拍照的時候還是會希望大家都能入鏡。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向心力很強的創業團隊,認真地做好手邊的每件事情。

 
註1:由吳侑峻營運長、廖碧虹執行長及蔡世傑技術長創業團隊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於106年第二梯次選中勇奪創業傑出獎殊榮,並獲200萬創業獎金。

 

註2:科技部推動「創新創業激勵計畫」之目的,在鼓勵我國年輕研究人員創業,引導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建立創新創業文化,並營造研發成果或創意產業化的友善環境。該計畫每年舉辦兩梯次的創業團隊評選,每梯次遴選至多40個團隊,藉由系列課程與實作研習、國內及矽谷成功華人創業家與創投家擔任業師,並由國研院、3個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提供原型開發支援、技術試驗場域、資源轉介服務等,經過3階段的評選及決選、小額創業資金挹注,以及舉辦天使創投媒合會,協助團隊創業。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