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肝炎人生可以不再「黑白」!

111/03/14 瀏覽次數 1445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是一座複雜的化學工廠,負製造原料、解毒和防衛等多功能,因此有「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著名廣告詞。最常見的肝病是肝炎,肝炎有操之在我的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炎,更多的是會傳染的A到E型五種肝炎。台灣最重要的是B型肝炎,早期研究證實各年齡層台灣住民的HBsAg帶原率都在15-20%之譜,高居世界之冠,經全國上下努力自1984年起領先全球全面推行B型肝炎疫苗施種計劃, 迄今近35年,該年之後出生的台灣人HBsAg帶原率已降到0.5%以下,而且兒童及青少年的猛暴性肝炎和肝癌發生率也隨之明顯降低。台灣目前推估仍有近200萬HBsAg帶原者,經台灣學者的研究,帶原者可能的自然病程演變及發生肝硬化或肝癌的機率與因素等都已有相當透徹的了解,加上對抗B型肝炎藥物的開發與妥善運用,如今已能有效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複製與病程的惡化,並且可適時停藥增加表面抗原消失(痊癒)的機會,也能以每隔3-6個月的腹部超音波加胎兒蛋白檢測,早期發現肝癌而得以切除或清除,如今肝硬化在台灣十大死因中已由2001年的第6位降到2012年的第9位,2015年迄今的第十位, 每年肝硬化死亡人數2005年5621, 2008年4917到2020年降到3964人,肝癌發生率與死亡人數也逐年下降,可以預見隨著慢性B型肝炎治療的進步,加上大眾對B型肝炎認知增加和篩檢出HBsAg陽性者的定期監測、治療,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與死亡人數將持續降低。期待再過20-30年,台灣B型肝炎相關疾病可以趨近於零。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