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機器人戲劇(六):戲裡戲外的機器人
102/06/17
瀏覽次數
10443
林宗德
|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自2008年以來,4齣機器人戲劇除了在日本各地巡迴之外,也遠赴歐、美、亞洲等地演出。與近來時常出現的機器人電影相比,機器人戲劇演出沒有應用動畫,也不能剪輯修改,更不能重來一遍,這對於與機器人共演的人類演員和後台技術支援人員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大家應該很關心機器人在演出時,怎麼能夠與人類演員流暢地對話吧?
不難想像,在每齣戲演出前,機器人說話、行走或做其它動作的位置、時間都要很精準地先以程式設定好。但只靠機器人精準無誤地動作還不夠,人類演員也要必須在對話、動作上精確地配合,才能成就一氣呵成的演出。要做到這點,導演必須在演出前,藉著機器人演員與人類演員一同排練的機會,將兩者之間的互動節奏微調到最佳狀態。而在每一次演出時,人類演員說台詞和走位的速度、位置都會有少許變化,在這些變化導致觀眾感覺機器人和演員之間的接話、動作不流暢之前,機器人操控者就要及時介入調整機器人的節奏。實際演出時,導演可能會認為有許多地方接話、動作都不盡完美,但觀眾或許都不會察覺到呢!
另外,因為訊號干擾、電力不足或者其它技術原因,也曾導致上演時機器人未依照指令動作,這時演員就得用事先準備好的第2套劇本繼續搬演下去。
在前幾個系列的介紹中可以得知,這一系列機器人戲劇裡,工作是個很重要的主題。戲劇中的機器人,不論是從事家務、幫忙做實驗,或者擔任陪伴機器人,都是在執行他們的「天職」。眾所周知,機器人的英文robot這個字,源自於捷克劇作家恰佩克(Karel Čapek) 20世紀初的作品;robot的捷克語指得是奴工的苦役。恰佩克曾回憶道,他創作該劇的發想,是來自於某日搭電車的經驗;擠得水洩不通的電車,讓他訝異於當代的人們如何能夠忍受這種情況。後來,恰佩克便用了robot這個字來指這麼一群能夠工作,卻無法思考的人。
正如同恰佩克藉機器人來思考當時人們的處境,平田導演在機器人戲劇中也融入了目前日本社會的情況;〈工作的我〉中沒有工作的丈夫、〈三姐妹〉中封 閉自己的三女和不就學的長男。而在機器人的角色這邊,除了不想工作的家事機器人武雄之外,其它的機器人 都十分熟知自己的工作,也努力地盡著自己的本份。甚至,如同〈再會〉中的機器人一樣,到了想要自我毀滅以完成任務的地步:「如果把我弄壞,妳會覺得好一點的話,把我弄壞也沒關係」。
而這些在工作上盡心卻常力有未逮的機器人,在另一方面也顯露出尷尬的處境:雖然與人類溝通無礙,但卻常常無法理解人們說話之中透露的弦外之音。因長久與人類相處而隱約知道有情感這件事,也試圖設身處地揣摩而且幫人類著想,就好像快要有了情感,卻依然徒勞。機器人究竟會不會進化出一種為機器人所獨有的、有別於人,但能與人類相互交流的情感?在這一系列的戲劇中,藉由強調機器人的這種想望,反映出人類既是獨一無二的物種,卻又必須與機器人唇齒相依的處境。
拉回現實裡,〈擬真機器人版三姐妹〉戲中的機器人還會繼續從事他們的工作,劇團已決定讓他們成為專業的劇場演員了!他們大概會是少數持續地工作的人形機器人!2013年5月,在宮澤賢治名作〈銀河鐵道之夜〉的機器人改編版中,我們又看到了羅伯比爾第三版(Robovie-R Ver. 3)的身影。我們是不是該感謝機器人在劇團裡努力工作、盡他們的「天職」,持續提供新鮮素材讓我們思考人與機器人未來共處的場景呢?(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楊谷洋|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人形機器人(14)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1/01
科學爭議中的研究方法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2/16
石虎路殺只是個案?餵養流浪犬貓竟可能加速石虎滅亡?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從死亡證明書到實驗室:子宮頸癌致病機制的科學爭議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