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老藥新用在精準醫療的契機

107/09/26 瀏覽次數 4505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疾病有4500種,但大約只有250種疾病有治療的方法。一般來說,傳統新藥開發的過程需要耗時12 ~ 16年、花費10 ~ 20億美元;而透過老藥新用的方式則可以將時間以及金錢分別縮短至6年與3億美元,相較之下節省了許多研發的時程與經費。在這場演講裡,黃奇英教授將分享他的看法。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疾病有4500種,但大約只有250種疾病有治療的方法。一般來說,傳統新藥開發的過程需要耗時12~16年、花費10~20億美元;而透過老藥新用的方式則可以將時間以及金錢分別縮短至6年與3億美元,相較之下節省了許多研發的時程與經費。陽明大學生物藥學研究所黃奇英教授指出,所謂的老藥新用指的是發現舊有之藥物於核准適應症以外的用途。現在已有許多老藥新用成功之案例,其中較為知名的例子為阿斯匹靈,除了最初的止痛用途外目前也用於心血管疾病之治療;另外也有青光眼用藥水躍身為睫毛生長液汁成功例子。

 

如何找出老藥的新用途

 

黃教授提到,老藥的好處是許多臨床前的藥物資訊都比未知的新穎藥物完整;此外,臨床上已使用的藥物也累積了許多人體使用的安全性資料,即使改變劑量或是劑型也較容易推測其安全性。因此,老藥新用的應用方式比起研發全新藥物較為容易,不但能夠加快開發速度,同時也能降低上市成本及失敗風險,並且給予目前尚未有治療方式的病人帶來一線希望

 

黃教授指出,目前常用的老藥新用研究方式,主要可分為臨床觀察、老藥的藥品篩檢與巨量資料庫分析三種方式。美國Brood Institute利用基因表現圖譜,將疾病、基因與藥物三者之間的關係進行串聯,以此建立了涵蓋巨量生物資訊之資料庫。黃教授舉例說,利用這個資料庫,科學家針對肺腺癌病人在臨床治療藥物艾瑞莎的抗藥性,發現一種原先用於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可以抑制腫瘤幹細胞的生長並且克服肺癌抗藥性的問題。

 

由於Brood Institute的巨量生物資料庫目前是以用於治療的西藥和基因表現圖譜為主,為了不讓中藥在老藥新用的過程中缺席,黃教授團隊開發了中藥的基因表現圖譜,串聯中西藥的對話,希望給中藥的研究帶來一個新的契機,並嘗試連結東西方的醫藥產業。

 

老藥新用於精準醫療

 

精準醫療是指針對個人差異而提供預防或治療的策略。傳統癌症治療的方式會因不同類型病患對藥物治療的反應率而有不同的結果。老藥新用的優勢即在於可以針對特定突變基因來檢視藥物是否具有療效。黃教授說,在醫生治療病人之前若能先針對病人是否帶有該特定之突變基因來決定藥物的選擇與使用,則相較傳統癌症治療方式可大幅提高治療的效果。

 

由於癌症新藥研發不易且臨床試驗相當費時,因此對於病因與機制類似的癌症,老藥新用可以成為癌症治療的選項之一。但不同突變基因在不同癌症當中可能扮演著不同角色,也就是說我們更需要事先透過巨量資料庫之分析去串聯疾病、基因與治療之間的實證關聯性,方能實踐精準醫療的意義。【整理|科學人】

 

延伸閱讀

老藥玩出新把戲,2013年11月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