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921強震教會我們的事——臺灣災害防救策略概述
108/10/17
瀏覽次數
7082
羅書韻
|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921大地震使全臺多間學校校舍傾倒毀壞,霧峰鄉光復國中也是其中之一,校內的北棟教室由於橫跨車籠埔斷層導致受創嚴重。損毀的光復國中原址於2001年規畫為921地震教育園區,現已成為我國推動地震防災教育的重要活教材。 (圖/羅書韻攝)
921震災之後,由於民眾的防災意識提升,使我國的災害防救制度有了長足的進展。「防災工作的法源依據提升到了法律位階」災防中心地震與人為災害組柯孝勳組長這麼說道。
在法令部份,防災作業從過去僅為辦法、方案的位階,逐步發展為具有強制效力的「災害防救法」。在執行面上,行政體制也因應趨勢,演變成有系統的「中央、直轄市及縣市、鄉鎮市區」三級制,各項工作皆有專門的部會來負責,藉此提高防災作業的執行效率。
我國災害防救三級制示意圖。 (圖/羅書韻繪,資料來源:國家災害防救中心)
在救災三級制的分工設計下,會由中央政府先行制定二年一修的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其中必須包含如何進行防、救災工作的完整規畫;再接續由各縣市依照基本計畫及各地不同情況,制定適用的地區災害防救計畫,涵蓋工作內容、時程、預算等等細節;最後再提供給各個鄉鎮,制定小範圍區域能實際執行、更細緻的災害防救業務計畫。
若想獲得更多防災相關資訊,可至行政院
中央災害防救會報網站
及各縣市防災資訊網查詢。
讓建築物更安全的耐震設計準則
除了行政制度的改革,結合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的耐震工法也陸續發展,更進一步整合技術與實務需求,由內政部營建署研擬及頒布「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有效提升921地震之後新落成建築物的耐震能力。而為了方便民眾購屋時能夠識別真正具有耐震能力的建築物,內政部更於2003年起推行建築物「耐震標章」制度,由公正客觀的第三者在建造過程中進行一系列的查核,降低施工瑕疵的發生機率,「目標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柯孝勳組長強調。
「斜撐制震」、「樓房基礎隔震器」、「調和質塊(調質阻尼器)減震」是常見的三種耐震設計工法,圖為921地震教育園區中展示的結構模型。 (圖/羅書韻攝)
這麼一來,新建築有了耐震設計規範的保障,但舊有建物該怎麼辦呢?政府為此推動了既有建物補強措施,提供經費補助修繕老舊、危險建物,強化結構安全。有鑑於921地震發生時,全國許多學校校舍損毀,突顯校舍結構具有潛在危險,因此教育部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利用寒暑假期間實施老舊校舍耐震能力檢測及補強作業,以提供師生更安全的校園環境。
地震長期監測與即時告警
而在防震之外,積極進行地震觀測與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目前已於全國設置將近200多個即時地震測站,可於地震發生後10至15秒發布強震即時警報,警示該地震可能造成嚴重災害的區域,數分鐘後發布的正式地震報告亦會即時連線災防中心,由災防中心的電腦主機自動分析與評估可能的衝擊情境。
氣象局預計未來將再增設100多個測站,達到一鄉鎮一測站的目標,構築更綿密的地震監測網。另外,為了提高地震資料監測品質、擴大地震監測範圍,除了增設陸地測站,氣象局也逐年增設深井式地震儀,並於東部海域建置海底地震儀,縮短發布強震即時警報的時間。
災防告警細胞廣播服務,流程示意圖。(圖/沈佩泠 繪)
為讓民眾在地震發生時有更多逃生準備時間,即時的告警訊息傳遞系統也是不可或缺的。近來許多人都注意到,從手機上能夠接收到政府發布的即時訊息,這項功能最初就是為了防災告警而發展出的「
細胞廣播
」技術。細胞廣播能讓所有可接收4G訊號的手機,在同一時間收到由特殊頻道發送的預警訊息,讓民眾在第一時間找尋掩蔽處躲藏。「十幾秒也許不足以逃出去,但能讓你有時間躲好。」柯孝勳組長說。
落實全民參與的防災教育
那麼,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有什麼防災準備是事前可以進行的呢?當災難發生時,又該如何避免損害擴大?為了幫助民眾提高遭遇災害時的緊急應變能力,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研院國震中心與教育部合作,於全國各級學校積極推廣防災教育。於此同時,教育部也會定期敦促校方進行校園空間風險評估,並擬定校級防災應變計畫以備不時之需。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自921地震發生隔年起,便將每年的9月21日定為「國家防災日」,這一天除了中央政府的防災政策宣示,各方機關、學校、公司行號等也會配合執行防災演練。得益於科技的發展,近年來除了傳統的避難訓練,還能實施更細緻的災害模擬,例如當某地發生地震,造成的重災區位置可能在哪裡、救災交通應如何調度、外圍縣市應如何配合等等,使防災模擬能更加貼近實際情況。
每年9月21日為我國的「國家防災日」,當天各級機關學校會舉行防災模擬及演練,並配合實施相關的防災教育活動。圖為921地震教育園區配合防災日舉辦的「地震市場」活動,教導民眾如何準備防災救難包。 (圖/羅書韻攝)
若是在家中遭遇地震,該怎麼辦?柯孝勳組長建議,平時民眾可以在居家環境自主實施環境評估及避難訓練,包括事前將大型家具、重物固定好,並於室內各個空間預先規劃可供躲避的位置。有了充分準備,災害發生時就不會過度驚慌,對自我生命財產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審校:柯孝勳(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地震(132)
防災(74)
耐震(13)
推薦文章
113/07/31
心血管疾病的救星,人工(生物)血管是什麼?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