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夢想飛上青天(三):強國從陸戰邁向飛行器競逐

107/04/18 瀏覽次數 1883

二戰後,國際競爭從陸地竄升到太空。(圖/NASA,Unsplash)二戰後,國際競爭從陸地竄升到太空。(圖/NASA,Unsplash)

 

國際競爭成為火箭的研發動力

 

火箭的難度比飛機、熱氣球等方式還高,起步比較晚,雖然戈達德看出這是唯一可以在真空中飛行的方式,但也有人拿著一開始的失敗的來取笑火箭根本不如其他飛行器,因此火箭的先驅者常得忍受孤獨與譏笑。

 

然而還是有國家看出這項技術的潛力,傾國家之力去發展,但他們居然是用它來當作長程武器。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 V2 火箭轟炸英國真出盡風頭,幸好當時準確度不高,並未對戰爭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等到1945年德國柏林被攻下,蘇聯與英美等國急著從德國搶走的是製造火箭的資料與火箭科學家。蘇聯取得的書面資料最多,美國則對敵營中的科學家戰俘表達寬容與接納,於是兩方都有可觀的技術在手上。
 

美蘇兩國在戰時雖然是盟友,但戰後卻因為意識形態不同而對立,然而二戰的殘忍令人對戰爭感到恐懼與厭倦,沒人會想輕啟戰端,因此強國又另闢太空科技戰場,在這兒以技術為競技項目,看誰能夠先達到目標,這樣就可展現自己的國力,讓對方敬畏自己。

 

美蘇冷戰 太空武器兵戎相接

 

蘇聯有位厲害的科學家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Sergei Pavlovich Korolev, 1907~1966),他年輕的時候就對各類飛行器感到好奇,因此致力於這方面的學術研究與業餘探索,一開始工作就擔任飛機設計師與試飛員。然而他在1938年被整肅關進牢裡,直到六年後才因冒死做實驗有了大發現而提早被放出來。

 
俄國科學家科羅廖夫率領團隊在1957年10月4日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圖/Wikipedia)<
 
俄國科學家科羅廖夫率領團隊在1957年10月4日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圖/Wikipedia)

戰後他利用德國的V2火箭資料成功研製出蘇聯第一枚彈道導彈,還率領團隊在1957年10月4日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波尼克一號(Sputnik I)。之後蘇聯一路領先:1957年11月3日發射史普尼克二號(Sputnik II),搭載了一隻叫做萊卡的狗進入太空;1961年4月12日讓加加林(Yuri Gagarin)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繞地球飛行的人。

 
2007年烏克蘭發行史波尼克一號紀念郵票(圖/Wikipedia)<
 
2007年烏克蘭發行史波尼克一號紀念郵票(圖/Wikipedia)

美國網羅了出身德國的貴族,曾效忠納粹的科學家馮.布朗(Freiherr von Braun, 1912~1977)與其研究團隊。但美國一開始並不積極,直到史波尼克一號升空,才開始重用馮.布朗等人希望挽回頹勢,因此兩國的發展軌跡是類似的進展,不過美國始終晚了些:1958年2月1日成功發射探險者一號(Explorer 1);1961年1月31日,一隻名叫哈姆的黑猩猩也進入太空;1961年5月5日謝帕德(Alan Bartlett Shepard)成為第二位進入太空的人類。

 
美國在1958年2月1日成功發射探險者一號,圖為探險者一號的模型。(圖/Wikipedia)<
 

不過既然晚了那就是落後,即使美國的哈姆太空猴平安回來,看似好過萊卡太空狗的英勇殉職,落後的壓力仍然無比沉重。後來甘迺迪總統在1961年訂下「十年內登陸月球」的跳躍式夢想,這遠遠超越當時科技發展的務實可能,但他就是要美國航空太空總署不計代價地去研究可行之道,十年達成,一掃落後的陰霾。

 
蘇聯鐵幕瓦解 太空任務轉向全球合作
 

美蘇兩國的競爭,在科羅廖夫1966年過世後局勢轉變,蘇聯之後的太空任務就不再順利,美國則在1969年7月20日登陸月球,之後還順利去過好幾次,總共送了12人踏上月球表面。蘇聯的載人登月計畫則是以失敗告終,但仍送了許多探測器到月球。

 

載人的太空任務難度很高、成本驚人,當美國失去可敬的對手之後,慢慢的國際局勢也在改變,過去的冷戰氛圍不再,而太空任務的高成本讓各國也考慮或許多點合作會比較有益於進展。最能彰顯合作的當屬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全世界有許多國家參與其中。

 

此外載人的太空任務也僅鎖定在繞行地球的軌道,至於對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興趣,就讓探測器出去吧!目前無人太空船已經看過太陽系的主要目標,包括太陽、八大行星、彗星、小行星,甚至有的還帶著寫給外星人的信,往太陽系外遙遠不可知處前進。

 

這過程中,飛行器還出現一種結合火箭與飛機功能的太空梭,這是介於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飛機,像是有翅膀的太空載具,其機翼在降落時提供空氣煞車的阻力,可重複使用。

 

然而在沉寂多年之後,面對中國的崛起,想要野心勃勃地探索太空領域,最近美國政府與民間又有載人前往月球、前往火星的計畫開始醞釀,各國政府也不希望在那兒缺席,或許新一波的太空競賽又會開始。

 
責任編輯:張志立/國家太空中心、傅麗玉/國立清華大學
審校:品保組型管小組/國家太空中心
 
 
美國在1958年2月1日成功發射探險者一號,圖為探險者一號的模型。(圖/Wikipedia)
資料來源
  • 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
  • 原標題:夢想飛上青天(三)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