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中生代的潛水伕病
103/01/14
瀏覽次數
16561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空氣中氮氣所占的比率非常高(78%)。氮可溶於體液,在高壓下,例如人在深海中活動,溶於體液的氮會增加。在急速減壓的過程中,溶解在體液中的氮會急速釋放出來。突然拔出香檳酒的瓶塞,大量泡沫會湧出來,是同樣的道理。在動物身體裡,突然出現大量氮的氣泡會造成損害,叫做潛水伕病;如果堵塞微血管,會使得組織壞死。
陸地生物對這個問題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因為牠們很少陷入急速減壓的情境。海洋生物比較可能演化出應付的機制,以減輕急速減壓造成的危害。大部分海洋動物都以「行為」應付:盡可能停留在特定的海水層中;盡可能避免讓自己陷入急速減壓的情境。
美國堪薩斯大學人類學系生物人類學實驗室的醫學教授羅斯柴耳德(Bruce M. Rothschild),最近走遍世上各大博物館觀察魚龍化石,他想知道魚龍有沒有演化出因應潛水伕病的方案。這個研究只要觀察化石就可以了,因為急速減壓也會造成傷害骨骼的後果。他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也許因為他是醫師出身。
由於魚龍的祖先是陸生爬行類,與鯨魚一樣,因此魚龍應付潛水伕病的特殊機制必須無中生有地演化出來。羅斯柴耳德推論,早期的魚龍會有較多潛水伕病損傷,例如骨骼中的空洞。結果他發現,中生代早期,也就是三疊紀(2.5~2億年前)的魚龍化石,沒有潛水伕病損傷;侏羅紀晚期與白堊紀的魚龍化石,則有15%出現潛水伕病造成的骨骼創傷。
這個結果讓人驚訝,因為那表示魚龍很快就演化出應付潛水伕病的法門,只是不知怎地後來又喪失了那一本領。不過,羅斯柴耳德醫師認為,比較符合實情的解釋是,魚龍的天敵造成他觀察到的結果。在中生代早期的大海中,魚龍幾乎沒有天敵。到了中生代中期,大型鯊魚以及海生鱷魚出現了,牠們專吃魚龍,從此魚龍經常為了逃命而必須急速變換在海洋中的深度。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7月,475期,76 ~ 79頁
潛水伕病(1)
魚龍(2)
潛水夫病(3)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6
長頸鹿遠足到巴黎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1/29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iNaturalist(愛自然)——全民參與,一起保育大自然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31
AI 加短影音,讓科學傳播更廣
曹盛威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6
石虎路殺只是個案?餵養流浪犬貓竟可能加速石虎滅亡?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