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高磷風險專題報導(二):飲食高磷危害骨骼
105/03/22
瀏覽次數
3479
蕭寧馨
|
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
美國營養學會與美國腎病學會於2013年針對膳食磷過量的健康疑慮舉辦研討會,主題是「膳食磷過量是骨骼、腎臟、心血管之慢性疾病的風險因子」。專家一致指出民眾的磷攝取普遍過量,而且持續增多,因為含磷的食品添加物廣泛存在各類常用的加工食材之中。以肉製品為例,沒有添加物的水煮火腿肉每100公克含磷194毫克,其中游離態無機磷有92毫克;若有添加物則總磷量增為296毫克,游離態無機磷有163毫克;食品添加物使總磷增加了50%,游離態磷增加了77%。這種趨勢使一般消費者防不勝防,也增加必須限磷的腎臟病患者的困擾。
高磷傷害骨骼的認識來自腎臟病人的
「腎骨病變」(renal osteodystrophy)。
造成體內高磷有兩種原因:磷攝取量增多或疾病引發,最常見的疾病是慢性腎臟病。體內過量的磷主要靠腎臟排泄,當腎臟功能逐漸毀損時,血磷濃度升高,引發血中副甲狀腺素濃度異常升高,這個荷爾蒙會促進腎臟的磷排泄,同時也刺激骨骼分解,因此腎臟病人骨折的風險很高;限制飲食的磷攝取量有助於減緩骨骼病變。
骨骼維持著動態平衡
,不斷地進行分解和合成,主要的調節荷爾蒙是副甲狀腺素。骨骼的合成需要鈣與磷,因此兩者的代謝和調節緊密相聯,其恆定狀況可用血磷和尿磷、血鈣和尿鈣為指標。骨骼的新陳代謝可利用尿中U-NTx(urinary 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 I,第一型膠原蛋白氮端胜肽)作為分解指標,這是骨質分解的產物;另以血中酵素BALP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骨鹼性磷酸酶)做為造骨活性的指標。
高血磷對健康者也有危害
。飲食磷攝取量增多會使血磷升高,抑制造骨活性,同時干擾鈣的利用。芬蘭一系列針對年輕女性的飲食研究可見到以下四種短期的效應:
高磷攝取會快速刺激副甲狀腺素的分泌。磷攝取後約1-2小時內副甲狀腺素就達到高峰,接著在4-6小時又有另一高峰。
高磷與低鈣的飲食促使骨骼分解。當鈣攝取量約250 mg時,隨著磷攝取量增多(從495毫克到1995毫克),鈣磷比例從0.5降到0.13,血中磷與副甲狀腺素(PTH)濃度都升高,同時尿中U-NTx總量升高,而且血中BALP減少;表示高磷低鈣明顯導致骨質的分解超過合成。
補鈣無法完全消除高磷的危害。當磷攝取為1850 毫克時,如果增加鈣攝取量達1000或1680毫克,可以抑制PTH和U-NTx的升高,但並不改善BALP;表示高磷會明顯干擾造骨作用。
飲食的鈣磷比例低於0.5顯然不利骨骼健康。芬蘭年輕女性的鈣平均攝取量約1000 毫克,低於800 mg建議量的盛行率約30%。當磷攝取量平均約1400 毫克,鈣攝取量約740毫克,鈣磷比例為0.56時,仍有PTH升高與尿鈣流失增多的現象;這種現象在鈣磷比例高於0.7時可以消失。
日常磷攝取偏高會增加骨折風險
。巴西的骨質疏鬆症研究(The Brazilian Osteoporosis Study)中調查了兩千三百多位40歲以上國民的飲食營養與骨折的關聯。他們的鈣平均攝取量是男性359-382毫克,女性372-414毫克,磷攝取量是男性737-760毫克,女性730-772毫克。統計結果發現,不分男女或社經地位,磷攝取量與骨折風險顯著相關,磷攝取量每增加100 毫克,骨折風險會增加9%。
台灣國高中女性的鈣磷比值偏低而骨質分解風險最大
。根據我國營養調查結果,男女性的磷攝取量都以國中和高中階段最高,男性約1400 mg,女性約1100 mg;鈣攝取量以成年人較高,高中女性只有440毫克,國高中男性有560毫克。因此成長中女性的飲食鈣磷比值有低於0.5的風險,可能會常有副甲狀腺素偏高的問題,對骨骼健康極為不利。
鈣與磷酸根的化合物容易沉澱,在小腸中互相抑制彼此的吸收。若以補鈣來抗衡高磷的作用,鈣應和食物共同進食才能發揮效應;空腹服用鈣補充劑就沒有效果。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
-
食品營養與安全之民眾科普教育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謝淑貞
審校:
陳信宏
血磷(5)
甲狀腺素(6)
推薦文章
113/12/31
AI 加短影音,讓科學傳播更廣
曹盛威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