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治療大腸直腸癌基因檢測得先來
102/01/31
瀏覽次數
20973
郭朝禎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大腸直腸癌在臺灣已逐漸躍升為十大惡性腫瘤之一,約半數的患者因遠端轉移或局部再發而死亡,存活時間約在4到22個月之間。其成因不外乎與飲食習慣西化、生活作息、工作壓力負荷量等因素有關,而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基因缺陷,使得細胞生理調控模式容易脫序,造成細胞不斷地受到某些生長因子的活化,進而走向持續分裂、大量增生且不受控制的地步。
傳統上所採用的化學藥物治療方法,主要是以導致DNA結構不健全而斷裂的服樂癌注射劑(fluorouracil),以及搭配阻斷DNA合成的抗癌妥(irinotecan),或另使用與DNA結合形成複合物而影響其複製的益樂鉑釘注射液(oxaliplatin),來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且有近45~55%的病患呈現不錯的療效。
近年來在轉移性大腸癌的研究更顯示,在化療的平台上再搭配標靶藥物爾必得舒(cetuximab),可有效阻止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的活化,並成功抑制腫瘤細胞的轉移。這種化學藥物組合的治療,是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封殺癌細胞的存活,除了可減少單一藥物使用劑量、降低副作用的發生外,還能加成治療的效果。
事實上,每個人對藥物的敏感度不一,所發生的副作用不同,療效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根據統計,上述藥物合併反應率較傳統化療方式雖可增加20%,但仍有多數患者接受這療程後,效果不但不顯著,而且還有變差的趨勢。
為了解這種合併藥物治療與個體間生理反應差異的關聯性,並給予患者最合適的藥物以避免不當副作用,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外科王照元教授與其研究團隊以基因檢測的方式,證實國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
KRAS
基因的突變與否,是影響標靶藥物治療效果的關鍵點。
王教授指出,當上皮細胞生長因子藉由結合並刺激細胞膜上的受體後,啟動了下游訊息傳遞分子的活性。這些分子扮演著如同傳令兵的角色,以類似接力賽的方式,一個接著一個依續被活化。受體訊號因而能向細胞內傳遞,引發細胞的分裂與增生,而
KRAS
正是這傳遞路徑上不可或缺的一員。然而當
KRAS
發生變異時,正常細胞就會失控變成癌細胞,並且無法被抗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器抗體所抑制。
當
KRAS
基因處於未突變狀態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接受傳統化療與標靶藥物爾必得舒後,約有60~70%呈現良好的治療效果,對於KRAS基因是突變型的病患則沒有這個益處。因此經由不同個案的驗證與確效,
KRAS
基因檢測在臨床診斷上可做為可靠穩定的生物標記,讓醫師能精確掌握大腸癌病患對標靶藥物是否能產生較好的反應。換句話說,病患在使用含有爾必得舒的合併藥物治療前,應先做KRAS基因檢測,一旦發現
KRAS
基因突變,應更換其他適合的標靶藥物。
如同營養師針對不同體質的人調配出適合的食物配方一樣,醫師也必須為病患開出正確的處方,根除病症以恢復健康。因此醫師的道德、責任與愛心並不只是給予病患信心與鼓勵,或教導他們用藥的正確知識而已,更重要的是評估病患所能使用的藥物類型,與準確預測藥物在單一個體的不良反應,而真正達到病人的健康是醫師的首要顧念。
設立這樣的預先檢測與服務平台,等於是把個別病人的基因型態與藥物代謝、藥效強弱、副作用等做全盤分析,讓檢驗醫學從表型診斷轉向基因型診斷。王教授認為這舉動也是把藥物基因學導入臨床診斷的範疇,進一步與轉譯醫學接軌,並達成量身訂作的個人化醫療。對病患而言,可免除不當藥物的毒害、不必要的金錢支出、大量時間的耗費及精神上的折磨。對醫師而言,除了能正確判斷療效外,也可免除醫療資源的浪費或醫療事故與糾紛,從而建立醫病之間的融洽感。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9月,477期,74 ~ 75頁
腫瘤(42)
標靶藥(6)
生長因子(10)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6
長頸鹿遠足到巴黎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17
被視為海洋藍碳的紅樹林,為何是臺灣適合的固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