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一窺ADHD的心與腦

107/12/07 瀏覽次數 3318
一窺ADHD的心與腦一窺ADHD的心與腦

 

ADHD即「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ADHD的人應是生來就有,只是常要到幼稚園或小學才會被人注意到。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部教授高淑芬的團隊希望能夠藉由腦的研究,了解ADHD的成因與問題,除了幫助診斷,也要證明使用的藥物能夠有效改善ADHD患者的腦功能。

 

了解ADHD的症狀

 

ADHD的行爲特徵有三個面向:注意力缺損、過動、衝動。我們做事需要許多認知能力,如專注力、工作記憶、彈性、能事先計畫等,但ADHD的人因這些能力有缺損而容易分心、事情做一半很容易被其他事打斷、忘了該完成的事或責任、缺乏自我監控、沒有時間觀念等。而抑制能力缺損會導致過動、衝動,表現上包括愛插嘴、靜不下來、匆促做決定、不考慮後果、難以自我調節情緒等。

 

為了了解ADHD的盛行率,高淑芬以全台灣69所學校的三、五、七年級學生為樣本進行統計, 發現有9%的孩子是ADHD。ADHD學童面臨的問題很多,包括學業表現低落、情緒控制、人際關係、親子關係、被同學和學校拒絕等。到國中階段,也有較多人開始有憂鬱症、躁鬱症等情緒疾患;物質使用障礙如酒精、藥物、吸菸、網路成癮等問題。

 

ADHD不同面向的研究

 

從ADHD的行為表徵,可以利用神經心理學間接了解他們的認知表現出了什麼問題,再研究相對應的腦神經網絡,透過腦部影像等工具,可以了解是哪些迴路與常人不同,進而幫助了解診斷上的效度。舉例來說,認知行為的控制及專注力,可能和前額葉及紋狀體神經迴路整合有關;時間觀念的掌控能力,則關係到前額葉及小腦的迴路。現在已有較明確證據的腦區主要是額葉區和頂葉區,而皮質下的區域則主要是紋狀體、扣帶迴、小腦。

 

神經傳導物質也與ADHD有關,目前已知關係最密切的是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數十年來使用的藥物,主要也以這增進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為主。

 

高淑芬團隊透過各種面向的研究,已幫助我們對ADHD的腦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神經心理學功能上,對於執行功能(尤其是工作記憶)、視覺記憶及持續專注力、時間估算等進行測試,可看出ADHD患者是否有比較多問題。

 

ADHD候選基因主要看神經傳導物質的基因,證實了多巴胺基因和ADHD注意力不足亞型、不專心症狀有關;正腎上腺素轉運器基因則和ADHD及視覺記憶有顯著相關。

 

高淑芬團隊藉由磁振造影(MRI)檢查神經纖維束的完整性,發現在ADHD患者身上的確是有問題的。而長期研究進一步證實,這與學校功能(學業成績、學業態度、行為問題)有強烈相關。

 

ADHD的藥物治療

 

在藥物治療方面,除了症狀、表現的改善,高淑芬團隊也想看腦功能有沒有改變。兩個常用藥物(methylphenidate和atomxetine)的機制不太一樣,一個比較針對多巴胺,一個則是正腎上腺素;從神經心理學上來看,前者改善抑制功能的問題,後者主要改善專注力。利用MRI觀察,兩者改善的部位不一樣,但確實都有改善。

 

因此我們目前已經了解到:ADHD患者有神經心理學功能的缺損,也有腦部結構及功能連結的變異;某些缺損與變異可以當做ADHD基因研究的神經認知「內表現型」。而目前,藥物確實可以多面向改善認知功能、腦部功能,而且機制不同,所以表現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整理|科學人】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科學短講(Tech Talk)計畫」執行團隊整理)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