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兼顧情理的法外開恩
103/06/27
瀏覽次數
5486
王世明
|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2014年2月,媒體報導一名年邁的計程車司機,因長期照顧患有癲癇疾病的妻子,導致精神壓力過大,在妻子癲癇發作時將她掐死,之後在外開車遊蕩,並自殺未遂遭警方逮捕。台中地方法院以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殺人罪將其起訴,後經法官審理認為被告其情可憫,減刑兩次,最後輕判3年有期徒刑。這個判決逾越《刑法》第271條殺人罪所規定的刑責範圍。
當法律與人情事理矛盾時,法官如何拿捏審判原則,對犯罪行為進行刑罰的裁決?
司法裁量權
(judicial discretion)
刑事法律當中,「罪刑法定主義」是罪刑裁量時,必須遵守法條規範的原則。由於刑罰是以限制人民權利作為法律懲罰,為了保障人權,刑罰必須明確規定犯罪行為構成的法律要件及其法律效果,也就是明文規定什麼是犯罪行為?以及做了該行為會受到何種處罰?基於此原則,犯罪行為有其相對應的法律懲罰,法官也必須遵循法律的規範,依法從事判決。
法官在審理案件時,要根據個案的情況,依據公正、專業素養以及法律原則,針對犯罪行為進行審判,並得為適當裁量。但法官的裁量權並非毫無限制,為避免法官個人因素導致偏差的判決,損害到人民的權利,法官必須遵守基本的法律原則,才能做出有效的判決,而「罪刑法定主義」就是刑事判決的金科玉律。
合情合理的判決
就法理而言,司法判決必須遵照法律原則,法官的判決須在刑法的授權範圍內進行,但法律原則中卻仍有例外。在部分特殊案例當中,若是固守法律的原則,可能會使判決違背人民的法律情感,一則無法達成社會公平正義,再則更讓人民對司法失去信任。因此,刑法學者林山田認為,罪刑法定原則的目的在於保護被告的人權,若是沒有惡化犯罪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則法律的適用性就存有彈性的空間;反之,若是損害當事人法律權利的作為,則必須嚴格遵守法律原則,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地保障人民的權利。
我國法律規範,在《刑法》第五十九條以及六十條明文規定,法官若認為科處法律所規定的最低刑度,對於當事人仍屬刑罰過重,法官可以酌量減輕刑罰;若已存有其他減輕刑責的事由,仍然可以再次適用。此項規定雖然逾越罪刑法定主義的規範,但是,量刑若是有利犯罪當事人,就應該予以更輕的刑罰,如此才能更周延地保障人權。由於此項規定,使得法官在量刑上可以有更多的空間,法官得斟酌被告犯罪的原因(情)、社會公平正義(理)以及依法裁量(法),讓情有可原的犯罪行為,得到較輕的判刑,在維護被告人權的同時,也能符合社會對於司法判決的期待。(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犯罪問題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2014/06)
責任編輯:
王曉玲|青少年團契輔導
審校:
張筵儀|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1/03
熊寶寶考古學:自然、公民與道德、及性別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