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非傳統油氣資源:地下煤層中的天然氣–煤層氣
102/10/08
瀏覽次數
15688
林琨和
|
臺灣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
蕭羽絜
|
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什麼是煤層氣
煤層在地下形成的過程中,有機物質經過化學熱解作用後,存在於煤層中的天然生成氣體稱為煤層氣,主要成分是甲烷,以及少量的丙烷、丁烷、二氧化碳、氮氣等,其成分會因不同煤層而稍有差異。
煤層氣無色、無味且無毒,熱值高,燃燒時不會產生灰渣,因此汙染度很低,是優質的化工和能源燃料,還可用於發電。目前各國已積極開發煤層氣,未來它在能源結構中的比率會越來越高。
與一般天然氣不同
煤層氣從地下的煤層生產,一般天然氣則由地下的砂岩地層生產,兩者的氣體組成相似,都以甲烷為主,但生產層的地層特性相異,最大的差別是氣體的儲存方式。一般天然氣儲存在砂岩層的孔隙中,而煤層氣大部分儲存或附著在煤基的孔隙表面。煤層的煤基可以儲存的氣量比儲存天然氣的地層多,因為在煤基中有特別的儲存方式—吸附在煤基孔隙的表面上,使儲存量大大提升,且壓力越高,可吸附氣體的量越大。
一般天然氣地層(砂岩層)與煤層氣地層都有水的存在。在砂岩層中,會有氣-油-水三相或氣-水二相,在生產時,儘量避免產出沒有經濟價值的水。而煤層氣地層較不一樣,原始煤層氣地層中的裂縫通常含有100%的水,煤層中的水如同一道門,把煤層氣關在煤基孔隙中,也因為有這些水,煤層才能維持住高壓,使氣體吸附在煤基中。
反過來講,當想從地層中生產出煤層氣時,就必須先產水來打開這道門。在產水的同時也能使煤層壓力降低,煤基孔隙表面因壓力降低,使得吸附煤層氣的量減低,這些無法繼續吸附的煤層氣就會脫離煤基表面,脫離的過程稱為脫附。煤層的壓力降得越低,脫附的煤層氣越多,可生產的煤層氣就越多。
煤層的地質特性
一般天然氣層只有單一的孔隙結構,而煤層屬於雙孔隙地層。雙孔隙是指煤層中含有煤基孔隙與裂縫孔隙兩種不同的孔隙結構,在成煤過程中生成的孔隙稱為煤基系統,另外有自然形成的大小裂隙,稱為裂縫系統,這兩種系統的特徵也與生產息息相關。
煤基系統中的孔隙是由非常細的微孔組成,滲透率很低,流動性很差。這些微孔中有大量的煤塊表面,有大量的氣體吸附在微孔中或煤塊的表面上,僅有少量氣體存在於孔隙中。由於滲透率很低,這些被吸附的氣體脫附後,必須藉由擴散的方式在微孔系統中傳輸。換言之,若利用傳統油氣生產方法生產煤基內的天然氣,其產率非常小,無法達到經濟規模。
裂縫系統的孔隙系統以大孔存在於煤層縫隙中,這孔隙系統又稱為割理結構,可分為面割理及端割理。面割理的裂隙與地層層面幾乎平行,連續性較好。端割理的裂隙則與面割理的裂隙垂直,連續性較差。煤層氣在裂縫中流動快速,是煤層氣從地層流動至生產井的主要通道。
流動方式
煤層氣從地層流動至生產井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分別是從煤基系統到裂縫系統的擴散,以及從裂縫系統至生產井的達西流動。由於煤層的煤基孔隙過小,因此比一般天然氣生產多了擴散的形式。
當壓力下降時,煤基孔隙表面可吸附的煤層氣量減少,使煤層氣從煤基孔隙表面脫附至煤基孔隙,因為煤基的孔隙過小,所以滲透能力很低,流動性也低。當吸附氣脫附後,無法如同一般天然氣生產一樣,以壓力差驅使的流動進行氣體傳輸,而是以濃度差驅使的擴散進行傳輸,一般用菲克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來描述煤層氣在煤基中的傳輸行為。
煤層氣從煤基系統擴散至裂縫系統後,由於煤層裂縫的孔隙較大,煤層氣在裂縫中有較好的流動能力,因此裂隙中的水和煤層氣以壓力差驅動的方式流動至生產井。一般用達西定律(Darcy's Law)來描述煤層氣在裂縫中的流動行為。
開採技術
在開採煤層的天然氣前,須先鑽井再裝設生產管線,使流體由地層流向井底後,再經由管線流向地表。由於煤層氣受到水的影響生產困難,為了加速生產煤層氣,通常鑽鑿很多口生產井。換言之,煤層的鑽井密度一般比傳統天然氣層高。
水的存在也讓煤層氣的生產過程較複雜,可分為4個階段:產水(排水)—藉著排水使煤層降壓;脫附—煤層壓力降低後,氣體從煤基表面脫附至煤基孔隙;擴散—氣體從煤基孔隙擴散至煤層裂縫;產氣—氣體從煤層裂縫流動至生產井。
在生產煤層氣時,除了增加鑽井密度外,還會利用水的壓力使生產井邊的地層產生人造裂縫,稱為液裂。液裂所產生的裂縫使煤層中的天然氣及水流向生產井的通道增加,因而增加煤層氣的產量。
另外一個增進採收的方法是把二氧化碳注入煤層中,利用煤對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優於煤層氣的原理,讓二氧化碳搶走煤層氣在煤基孔隙表面上的吸附位置。換言之,二氧化碳吸附在煤基孔隙表面上,使煤層氣脫附,達到增加煤層氣產量的目的。此外,在增加煤層氣產量的同時,能把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底的煤層中,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這方法除了增加煤層採收的價值外,也有助於地球暖化的減緩。
煤層氣的分布
存在於地底的石油與天然氣的總量稱為資源量,考慮現今的開採技術與經濟價值,能生產出來的石油與天然氣稱為蘊藏量。有時候,資源量雖多,但由於開採技術不足而無法全部生產出來,導致蘊藏量不高。
現今非傳統油氣資源的資源量,煤層氣僅次於頁岩氣,約84~262兆立方公尺,但這只是推測值,不確定性很大。由於煤層氣地層只要降壓就有煤層氣生產,比其他非傳統油氣資源容易開採。加上開採得到的煤層氣的甲烷成分高,熱值也高,是一種高效率且環保的能源,因此近幾年逐漸成為許多國家的重要能源。
全世界煤層氣主要分布在美洲、亞洲及澳洲,其中,美國、俄羅斯、中國、澳洲及印度都已有商業開採。目前,歐洲的煤層氣較少,且都是在淺層的煤層氣,深層煤層氣還待探勘。南美洲及非洲煤層氣的礦區最少,目前還在研究能否商業開採的階段。
煤層氣的開發始於美國,後來才有澳洲、中國等開始發展,現在世界上約有70個國家有煤層氣的礦區,其中有20個左右的國家已在積極開發。但因為煤層氣的吸附特性,無法把壓力降至近乎常壓而達到完全採收。近年來的研究指出,煤層氣的採收率僅有20~60%,未來設法增進採收率勢在必行。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3年10月,490期,16 ~ 20頁
天然氣(42)
甲烷(40)
達西定律(1)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陽光其實不「陽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