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西元前三世紀的一個夏至(六月二十一日)埃若塔色尼茲推算地球周長
92/06/11
瀏覽次數
4892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每個民族都有關於宇宙、大地的神話與故事。
根據中國古代的「天圓地方」神話,起初,天有所不足,於是女媧練石補天,再砍下鼇的四足,立在地上,撐住上天。後來,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怒觸不周山,折天柱,絕地維。由於不周山在崑崙山西北,結果「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對古代的人來說,這個故事可以解釋許多現象,例如星辰拱繞的天極(北極星的位置),從中原望去的確位於西北,而地上的大河,都向東南流入大海。
大地是個球體
古希臘人一開始也是以同樣的思維模式,想像自己認識的世界在宇宙中的地位。據說在荷馬時代(相當於中國的西周),希臘人相信大地是個圓盤,周圍有大河環繞。後世尊為希臘史家之父的希羅多德(Herodotus, 484-420 BC;孔子晚年出生),就嘲笑過這個想法。在希羅多德晚年才出生的柏拉圖(428-347 BC),已提到過大地是個球體。
第一個提出明確論證,斷定大地是個球體的希臘人,是與孟子(371-289 BC)同時代的亞里斯多德(384-322 BC)。他曾到雅典追隨柏拉圖20年。
有趣的是,亞里斯多德的論證與「新經驗、新知識」毫無關係,他與畢達格拉斯(Pythagoras, 580-500 BC)同調,相信圓是最完美的形狀,而日、月、星辰是宇宙中最完美的物體;最完美的物體當然有最完美的形狀,因此所有天體都是球體,大地必然也是個球體。(關於中外古人對圓與球體的「著迷」,錢鍾書有極為詳盡的考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管錐篇》。)
亞里斯多德也提出了經驗證據,支持大地是球體的論斷:
第一、 月食的時候,月面上的大地影子,邊緣是弧形,因此大地是個球體;
第二、 在海邊遙望遠方來船,先看見桅杆頂端,然後才看見船體。
此外,亞里斯多德指出,我們夜間在地面上沿南北方向移動,頭頂上的星空也會隨著變化,例如有些星星在北非可以看見,到了地中海北岸的地方就看不見了。他推論這表示地球很小。
知道大地是個很小的球體之後,測量地球似乎就是邁向「地球科學」的第一步了。跨出這一步的故事得從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356-323 BC)說起。
經天緯地 照臨四方
西元前三四二年(孟子29歲),亞歷山大的父親聘請了亞里斯多德做兒子的家教。我們不知道亞歷山大是不是好學生,只知道亞里斯多德充分利用了馬其頓王國的資源,做過大量生物學研究。不到三年,亞歷山大的父親遇刺,他得到軍隊擁戴,繼承王位,不久就率軍隊征服希臘各城邦,然後立即揮軍「東征」,目標是地中海世界的老敵人–波斯。
西元前三三○年,亞歷山大擊敗波斯王大流士,自立為波斯王,繼續東征。西元前三二七年,亞歷山大大軍由興都庫什山脈(今阿富汗東北)進入印度次大陸,在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內)所向無敵。到了西元前三二五年,大軍在印度洋襲來的雨季中運動70日,由於人困馬乏,不肯再往東方前進,亞歷山大只得班師回國。西元前三二三年,亞歷山大在巴比倫染病去世,得年33歲(這時孟子48歲),他的功業可以用這句留傳千古的名言代表:我來,我看,我征服!
要是以中國古代的文明定義來說的話,亞歷山大在東征途中建立的一連串「亞歷山卓」(Alexandria,意思是亞歷山大建的城)最值得紀念,因為古代中國人以經天緯地(文)、照臨四方(明)定義「文明」。
不過,真正將這八字落實的是亞歷山大麾下的一位將軍–佗勒美(Ptolemy)。亞歷山大死後他就任埃及總督,將亞歷山大的屍體運到埃及。西元前三○五年,佗勒美在埃及自立為王,三百年後大家熟知的埃及艷后(西元前三○年/漢成帝建始三年自殺),就是他的後代。(其實應該稱她「埃及女王」。)
西元前三三二年,亞歷山大「解放」埃及,濱海處建了一座「亞歷山卓」城。佗勒美在那裡規劃了人類史上第一個集圖書館、學院、博物館於一體的機構。museum這個英文單字,就源自這個機構的名字。為方便起見,我們還是叫它「博物館」吧。
「亞歷山卓」博物館有充實的圖書、文物供學者研究。博物館聘請的學者有宿舍、薪水,他們的任務是從事研究、公開演講研究成果。各地有志學術的學子到這裡聽課,並向學者請益。外地學者也會到「亞歷山卓」與博物館學者切磋、論學。
在佗勒美王朝的經營下,埃及的「亞歷山卓」成了地中海世界最大的城市,當時世界的學術重鎮。希臘各城邦雖然失去了政治力量,希臘文化卻繼續在埃及北部照臨四方。就在這個時候,印度受到希臘文明的影響,印度吸收的希臘文化有些後來隨佛教傳入中國。
埃若塔色尼茲
「亞歷山卓」博物館的第一任館長是歐幾里德,他的《幾何學原理》(共13冊)可說是古今第一奇書–書裡的定理沒有幾條是他發現的,卻成為後世的知識系統典範。
佗勒美三世在西元前二四五年(秦王政二年)即位後,聘請的館長是埃若塔色尼茲(Eratosphenes, 276-195 BC),他出生在今日北非的利比亞境內,精通天文學、數學、地理學。不過,埃若塔色尼茲測量地球周長的成就,知道的人最多。
原來「亞歷山卓」正南方,有個城當時叫做「錫恩尼」(Syene),現在叫「亞斯文」(Aswan)。埃若塔色尼茲聽說「錫恩尼」城裡有一口井,每年夏至正午,太陽都會經過它的正上方。換句話說,每年夏至正午井裡水面都會反射出強烈的陽光。同時,埃若塔色尼茲還知道「亞歷山卓」與「錫恩尼」之間的距離,恰好是五千「里」(stade)。有一年夏至正午時分,他在「亞歷山卓」城裡測量了一座尖塔在地上的影長。他以塔高、影長測出塔與影的夾角(7.2度)後,就算出地球的周長了。他是怎麼做的?
埃若塔色尼茲知道大地是個球體,而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很遠,因此可以將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光線當做平行光。由於「亞歷山卓」城中的尖塔垂直於地面,他測出的塔、影夾角等於「亞歷山卓」至「錫恩尼」之間的地球圓心角。既然圓心角所對的圓弧長度是已知項,那麼只要知道圓心角,就能算出圓周長了。
埃若塔色尼茲得到的地球周長是25萬里,關於當年的一「里」(stade)相當於現代多少公里,學者還沒有定論,但是埃若塔色尼茲算出的地球周長大約比實際周長大了不到20%,應無疑問。
不過,這個計算所依賴的兩個數值都不容易精確測量,像亞歷山卓至錫恩尼之間的距離就不準確。高塔的影子也不容易測量;中國直到元代,才由郭守敬設計出解決之道。
希臘科學的特色
無論亞里斯多德、歐幾里德,還是埃若塔色尼茲,都表現出希臘獨特的科學精神,就是以理論系統規範經驗活動,如解釋經驗資料的意義,指引收集新經驗資料的活動,並創造新的理論命題,驅動經驗活動。科學是由理論發動的經驗活動,理論與經驗互動的結果,或者會修正理論,或者導致新理論。因此科學不只是有系統的經驗知識,大量的觀測資料不見得會堆砌成正確的結論。
埃若塔色尼茲利用塔與影的關係進行測量的方法並不新奇,同時期成書的《周髀算經》,是中國第一本傳世數學書,也利用「圭表」(豎立在地面的「直尺」)測影法計算距離。
但是中國人從來不知大地為球形。亞里斯多德支持地圓的第一條經驗證據(月食時的地影),中國人從來不陌生。中國人自古就相信「天垂象,現吉凶」,並認為日月食是極為重要的天象,因此在世界古文明中,中國的日月食觀測紀錄最多。可是中國人從來沒有想到過月食地影可以當做地圓的證據。
【科學史上的這個月】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3年6月,366期,78 ~ 79頁
觀測(8)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3
熊寶寶考古學:自然、公民與道德、及性別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2
從死亡證明書到實驗室:子宮頸癌致病機制的科學爭議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2/28
用科學一決雌雄?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