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地熱發電:台灣發展地熱發電之優勢

107/04/10 瀏覽次數 6923

地熱能為一種乾淨再生能源,其最大的特色便是具有風力、太陽能等綠能所欠缺的供電穩定性,可以做為基載電力使用,甚至可以透過小型地熱能電廠與智電網配合,在短時間達到供應大量尖載電力的調配操作。此外,建設地熱電廠所需要的土地面積極小。不像太陽能及風力發電需要利用大面積的土地來設置太陽能板及風力發電機組,地熱能的利用主要仰賴地下熱流體的汲取,在成功鑽井後僅需在地表設置貨櫃大小之發電系統即可供電。台灣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同屬於此區域的日本、菲律賓、印尼及美國西岸,皆有良好的地熱能發電及利用發展,由此可知台灣本身也有相當不錯的地熱能發展條件。而究竟台灣在地熱發電的發展上具備什麼優勢?

 

地質優勢

 

台灣為海島型國家,在上千百萬年前因劇烈的板塊碰撞及造山運動而從海中隆起,逐漸形成現在的台灣。即便到了今日,台灣島地下仍有非常旺盛的板塊及火山運動,這也提供了台灣相對豐富的地熱資源。經專家評估,台灣有許多具有地熱發電潛力的地熱場,包含北部大屯火山群,南投廬山高溫變質岩,南部高雄寶來溫泉,東部宜蘭礁溪、清水、土場,花蓮瑞穗、安通,台東霧鹿、知本、金崙,以及火山離島龜山島及綠島等,地熱資源分布十分廣泛。根據能源國家型計畫研究團隊調查,台灣四大地熱場,宜蘭平原、大屯火山群、花東地熱區以及廬山地熱區,共有高達160 GWe的地熱發電容量潛能,與地熱發能利用展歷史悠久且完備的美國相比,台灣雖然僅有不到美國百分之一的土地,卻有高達美國三分之一的的地熱潛能,因此台灣地熱資源的應用,應當受到台灣各界的重視。

 

建設優勢

 

地熱電廠的建置首重視規模,只有提升地熱電廠的規模才能有效降低地熱發電成本。若想要發展大規模的地熱電廠,資金及技術就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台灣政府近日來大力推動離岸風機建置,希望可以完善利用台灣海峽的良好風場。此舉吸引國際風力發電業者,並帶來大量資金及技術,同樣的外資注入也發生在太陽能光電的發展上。雖然目前台灣本身並沒有大規模的地熱電廠建設成功經驗,但地熱發電的技術在國際間早已成熟。同時,由於台灣本身具備相當優良的基礎建設,交通及電力配線皆十分完善,間接降低國際地熱也者對台投資成本。將來政府若能夠實行地熱發電專法,向國際招商,必能效法離岸風機及太陽能光電發展,吸引許多發展有成的外國技術公司加入開發台灣地熱資源。

 

技術優勢

 

事實上台灣本身也具備獨立建立地熱發電機組的技術,台電與工研院研究團隊合作,於清水地熱建立了國內自製的地熱發電示範機組,其中包括有機朗肯雙循環發電機組、增益取熱系統(EGS)、尾水回注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等。且台灣中油公司也具備建立地熱取熱井之鑽井技術,近期也將與台電公司合作開發宜蘭仁澤地熱場。

 

另外,台電公司也與名民間鑽井技術公司合作,準備於綠島建立離島地熱發電機組,預計可設置200瓩裝置量的發電機,供應全島一半以上的用電。由此可見,台灣本身並不缺乏發展地熱發電之探勘、鑽井及發電之技術。台灣政府的地熱發展目標是希望在2025年建置共約20 MWe 的地熱發電裝置,雖然說以目前的進度來看是遠遠落後的,但在如此充沛的自然資源及技術條件下,在不遠的未來必定能成功有效利用台灣的地熱資源。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審校:沈建豪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