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熱力學:生活中的熱力學
93/05/07
瀏覽次數
21437
李明哲
|
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
拆穿西洋鏡的法寶「熱力學」
筆者曾在報章中見過以下兩則報導:報導一:「某家公司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可將水與重油以1:2的比例混合,該公司宣稱使用這種技術,可以讓客戶節省三分之一的燃料成本!」報導二:「某家公司宣稱其發明的新型爐具,可將特殊處理過的純水分解後燃燒;這種既安全又便宜的高科技新產品,目前正在尋求投資者,將此項技術商品化。」乍看之下,這兩項「新技術」似乎有助於紓解人類長久以來能源短缺的困境。然而,這些報導是否言過其實?是否為欺騙投資大眾的不實廣告?事實上,這類疑問只要經過熱力學定律的檢驗,就能真偽立辨。基本上,這兩項「新技術」的手法相當類似,即是在不互溶的水與油(或碳氫化合物)中,添加某種界面活性劑,使得水與油得以互相混合,因此第一項報導中的重油加水,在技術上是可能的。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水本身不具有熱值。
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一個系統中,其總能量必須守恆;能量不會無中生有,也不會平白消失。雖然在重油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這種水/油混合燃料燃燒時所釋放的熱能,還是來自於重油中可燃成分的氧化反應。添加的水,不但無法提供額外的熱能,而且還稀釋了燃料單位重量的發熱量。燃料中少量的水分,可能有促進燃油霧化的效果,使得燃燒效率有些微的提升;但是在重油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絕對不等於節省燃料三分之一。因此,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推斷,第一項報導顯然有言過其實、誇大效果之嫌。
至於第二則報導更是不可思議,因為基於前述的道理,純水並不含有熱值,不可能在未添加其他可燃物質的情況下,僅憑水就能夠燃燒放熱,顯然已違背了「熱力學第一定律」。此外,縱使是在其爐具中加入外來的能量,使水先行分解再進行燃燒;但是「熱力學第二定律」揭示,任何實際的變化過程都是不可逆的程序,在不可逆的過程中,必定有功的損失,所以外加的能量肯定是比從爐具中所能釋放的有效熱量還要大。從經濟上的考量,其能源成本勢必比直接利用外來能源加熱的方式高。
基於上述的推斷,第二則報導也無法通過熱力學定律的檢驗。事實上,根據筆者現場觀察,業者所推銷的「水」燃料,聞起來有很濃的汽油味,業者辯稱為了避免誤食,故意在水中摻入這種味道。事後我們曾將這種「水」樣品,以氣相層析儀分析,結果發現樣品中含有很多的碳氫化合物成分。
至此,事情的真相大致已可明白,其配製「水」燃料的手法類似於前項的重油加水,業者顯然刻意隱瞞了在水中已添加可燃性成分的事實,此一事例經熱力學定律的檢驗,應可判定為欺瞞投資大眾的不實廣告。果然,事隔不久這家公司就草草關門結束營業了。
能量不滅 只會凋零
「熱力學第一定律」揭示能量不滅:能量可以不同形式存在,並且可相互轉換,但總量不變。描述第一定律的能量均衡式中,只論及能量在數量上的守恆,對於不同形式、不同條件的能量,均無所區分,亦即總能量同是100百萬焦耳的高溫蒸氣與攝氏40度的溫水,在第一定律中被視為等值。
然而,生活上的經驗告訴我們,100百萬焦耳的攝氏40度溫水,可以讓我們泡個舒服的澡;而100百萬焦耳的高溫蒸氣,可能將一隻鴨子煮熟。足見兩者在數量上雖然相等,但本質上應有所不同,顯然單從第一定律是無法分辨能量的本質。
另外,生活上的經驗也告訴我們,無需外加能量的驅動,一杯高溫的開水,會自發性地逐漸降至室溫,反之則否。由「熱力學第一定律」只能知道在降溫的過程,開水中有多少的熱能傳遞至周遭的環境;但是,第一定律卻無法描述,熱能可自發性地由高溫往低溫傳遞的這一現象。
「熱力學」對一個物質的性質另外定義了一個物理量–熵(entropy, S),以區別能量在不同條件下的品質高低,並用來表示自發變化程序的方向。「熱力學第二定律」揭示「自發性的演化是朝向熵值較大的方向進行」。前述高溫向低溫的熱傳遞過程,熵值的增加率與溫差的平方成正比,此一自發性的熱傳遞程序,將進行至與室溫相等方止,這時因溫差為零,熵值不再增高。從濃度高往濃度低方向進行的自發性擴散,也是類似的道理。
第二定律也界定了熱能只有高於環境條件的部分才是可用的能量,衡量「可用能」的大小,即可區分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不同條件下的品質高低。依此原理,若以高溫蒸氣把室溫的水加熱至攝氏40度,此一熱交換過程,總熱能雖然守恆,但勢必造成「可用能」的損失。
綜觀「熱力學第一定律」與「熱力學第二定律」,可得知能量在使用過程中,只會改變存在的形式,而總能量保持不變,但能量的品質(可用能)會在使用的過程中逐漸降低,最終趨於環境的條件,「可用能」也因而損失殆盡。這種能量不滅、只會降級的現象,用麥帥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會凋零」來描述最為貼切。
「亂度」與「不可逆程序」
以統計熱力學的觀點,熵值愈大,表示系統的亂度也愈大,因此第二定律可改述為:自發性的變化朝向亂度增大的方向進行。例如分處於兩容器內不同成分的氣體,一旦相通,即會自發性地混合,最終將趨於最大亂度的均勻分布狀態。反之,如果要使此混合氣體,回到混合前的狀態(即降低系統的亂度),則必須消耗相當多的能量,才能把兩種不同的成分分開,這就是第二定律中所謂的「不可逆」程序。
任何一個變化過程,只要有驅動力的梯度存在,如熱傳遞時的溫度差或質量傳遞時的濃度差,就會有熵值產出;除非這些驅動力趨近於零,方能達到所謂的「可逆」程序。實際上,任何一個真實的變化程序,均為不可逆程序。
由以上的說明不難得知,系統可輕易地往亂度增加的方向變化,但是要回復到初始的狀態,則需付出相當的代價。以房間的內務為例,我們常在不知不覺中就把房內弄得很凌亂,但是要將房間清理到整潔的狀況,則需費一番功夫,這種現象完全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原理。古諺中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也與第二定律的陳述不謀而合,的確亂花錢很容易,要節制開銷,卻需有很強的克制力。
「熱力學第二定律」已明白揭示真實世界的變化均為不可逆程序,要恢復原狀,必須花很大的代價。嚴格地說,變化程序既然都為不可逆,其實再怎麼努力,也無法使系統內部與外部的環境同時回到原來的狀態。此點足可給我們一個啟示:做任何事之前,必須「三思而行」,否則一旦傷害造成,將是後悔莫及。古之名訓:「覆水難收」、「破鏡難圓」等,都是老祖宗歷經長久的生活體驗,所得到的智慧結晶,與「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的「不可逆哲學」相互呼應。
與日常生活的關聯
由「熱力學第一定律」與「熱力學第二定律」,可導衍出各種物性間的關係。提供估算物質性質的方法,是「熱力學」的主要用途之一,而物質的性質又與其用途關係密切。事實上,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活動,都可用「熱力學」的原理解釋。
以燒開水為例,純水在一大氣壓下,沸點大約是攝氏100度。水的沸點隨壓力的升高而提高,市售的壓力鍋,就是提供一個較高壓的環境,以便升高鍋內水的沸騰溫度,使得燉煮食物較一般常壓下的鍋子來得快速。而高山上因氣壓較低,水的沸點降低,使得食物不易煮熟,也都是相同的道理。如果要在一大氣壓下,獲得較高的烹煮溫度,就需換成沸點較高的介質,植物油與動物油脂的沸點就比水高出許多,適合於食物的煎炸。各種物質沸點與壓力的關係,就是「熱力學」中所謂的「汽、液相平衡」的問題。
以中藥的煎煮為例,用水煎煮中藥,就是將水當成溶劑,把草藥中的有效成分萃取出來。我們也常在煎藥時加入米酒,以熱力學的觀點而言,酒精(乙醇)被當成「助溶劑」,目的在於提高某些草藥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又如,寒帶地區遇下雪時,常在路面上灑鹽,就是在降低其凝固溫度(或熔點),以減低路面結冰的可能。相同的道理,愈甜的冰棒,其熔點愈低,愈容易融化。
至於冰上溜冰的原理,在於冰的熔點隨壓力增大而降低,溜冰時人體的重量,集中落在冰刀與冰的接觸面,相當於在冰面上施加一很大的壓力,使得冰在低於攝氏0度的情況下,就能融化成水,成為冰刀與冰之間的潤滑劑。冰刀劃過,壓力消失,熔點又恢復為攝氏0度,水膜又結成冰。上述這些例子,都是「熱力學」中所謂的「固、液相平衡」的問題。
日常的清潔用品,主要是利用界面活性劑分子同時擁有親水端與親油端結構的特性,透過這種界面活性劑的媒介,可將油性污物溶在水中,達到除污的效果。至於本文前述的兩則報導,讓不互溶的油與水能完全混合,也是利用相同的原理。
還有很多的新產品,都是藉由改變分子的結構,以獲得特定的物理性質,而產生新的功能。熱力學的研究,可提供分子結構與物質性質間的關係,進而引導研發人員設計、創造出具有特殊用途的新產品。
美國3M公司就是一個充分發揮「熱力學」在新產品開發上的代表性例子,該公司設有一分子模擬小組,將電腦模擬分子物性的技術,應用在新產品(如氟化物質,表面處理劑,新塗料配方,生化物質等)的開發,經由分子模擬的結果,篩選出可能具有某些特定物性的分子結構,大幅減少實驗工作的需求量,進而節省新產品開發的成本與時間。
後記
印象中,每每問及學生對於修習「熱力學」的感想,所得到的標準答案往往就是「很抽象」,多麼簡單扼要的回答!聽多了這樣的回應,心中不由得也起了疑問,「熱力學」真的就是這麼抽象嗎?是否能用更具體的事例或與學生切身相關的事物,來說明熱力學的原理與應用?
幾年前,曾到東海大學化工系演講,講題是「熱力學的應用」,為了增加內容的趣味性,嘗試從日常的生活體驗與中國固有的哲理下手,找尋一些與熱力學定律相關的例子。在準備演講素材的過程中,發現其實「熱力學」對我們不是那麼遙不可及,只要細心觀察與體會,日常的事物或現象,都可用熱力學的原理來解釋,許多的中國古諺也與熱力學的觀點不謀而合。如今正好藉此機會,將過去所蒐集的一些相關的零碎片段串接起來,希望透過本文的說明,能使讀者對「熱力學」有另一層的認識。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4年5月,377期,38 ~ 43頁
熱力熵(2)
entropy(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1/29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歐柏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1/06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什麼?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