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專業知識、利益與維他命產業
95/10/17
瀏覽次數
11854
張淑卿
|
長庚大學醫學系
維他命丸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當我帶著感冒的孩子至小兒科看診時,醫師帶著一貫的溫柔態度對著我說:「媽媽,你最近看起來滿疲倦的樣子,要記得吃B群,我自己也吃,可以改善疲勞,精神比較好,我們還年輕不需要吃高單位綜合維他命,B群就可以了。」
換到另一場景,因鼻竇炎發作,經耳鼻喉科醫師治療,來到隔壁的藥局領藥,藥師說:「小姐,記得多喝點水,補充B群,如果要澈底改善的話,建議你吃點蜂膠之類的,可以改善體質,提高免疫力。」
這樣的對白讀者應該不陌生,維他命的確是許多人的家常便飯。連鎖藥妝店、藥局或診所櫥窗裡排列著琳琅滿目的維他命,這些小丸子背後,不僅關係著人們的健康,還代表著各種權力與財富。20世紀初,密集的生化研究陸續分析出各種不同的維他命。維他命的發現是科學界的一大成就,它代表著若缺乏飲食裡某些必要成分,將導致身體不適,帶來病痛。科學家以化學合成的方式,大量且廉價地生產這些營養素。藥廠則不斷地利用廣告,強調唯有利用維他命藥丸才能獲得全面的健康。
然而,維他命的科學事實相當複雜,有些醫師、藥師、科學家深信維他命的作用,有些專家則不以為然,認為均衡的飲食就可獲得充足的維他命。維他命的爭議早已超出科學辯論的範疇,維他命藥廠、科學家、商業利益的考量影響維他命的研究,藥師、醫師則透過維他命來塑造自己的專業身分與聲望。政府欲利用政策規範維他命產業之時,政治人物則利用機會炒熱話題,維他命販售場域也不斷被討論。消費者則基於不同維他命知識的來源,對它有不同的見解。
自20世紀初期以來,美國主流期刊就強調維他命在營養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1921年,科學界已發現3種維他命,分別是維他命A、B及C。至1940年代,被發現的維他命至少有20種以上。
在1920、30年代,美國一些綜合性與女性雜誌,以不少篇幅介紹與維他命有關的知識,這些作者先解釋維他命缺乏可能引起的病症,而解決之道是均衡飲食。隨著時間的演進,科學家分離與合成出越來越多的維他命之後,專家們對於如何攝取維他命的建議也愈趨複雜,如建議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加入維他命,因此出現類似維他命水,或在麵包、穀類食品、玉米片、人造奶油等產品中添加維他命的情形。
廣告商也加入這個快速成長的市場。阿華田的廣告宣稱:「除了基本的養分外,還有讓你長高長大的維他命。」身體乳霜的廣告也指稱自己的產品富含維他命霜,可以讓維生素D穿透毛細孔,直接滋養肌膚。
1920、30年代最熱門的維他命製劑是魚肝油。以中產階級婦女為主要讀者群的雜誌,出現了「科學育兒」的廣告,在20、30年代,當一個「科學母親」是主流的女性意識形態。「科學母親」應該拋棄傳統婦女的技術與知識,在科學與醫療專家的協助下操持家務,於是給家人與孩子補充維他命,成為盡責母親的表現,結果自1926年至1937年魚肝油的銷售量成長3倍。
這時藥廠也伺機製造維他命丸,宣稱服用之後可改善飲食不均衡的問題。維他命很快成為藥廠及藥商獲利的主要來源,如亞培製藥從1930年生產維他命,在6年內公司營收增加1倍。輝瑞藥廠從1930年代末期投入這個市場,至1941年維他命已占全公司營業額的11%。
自1930年代之後,維他命的產品越來越多樣化。原因是除了在1920、30年代,科學家不斷分離與合成各種維他命之外,多家研發公司的競爭,使得維他命產品日益普及且價格日趨便宜。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讓維他命受到美國中產階級家庭歡迎的主因。
美國於1941年加入戰局,食品供給的品質日益下降,然因戰爭的壓力反而使得勞動力必須發揮得更有效率。當時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服用魚肝油的工人較少感冒,工作缺勤的比率明顯降低,工作的表現比較好。因此,經常服用維他命丸的工人會主動購買或勸導親朋好友常食維他命丸。而戰爭時期的食物配給制度,讓維他命製造商不斷提醒相費者,配給的食物營養不夠均衡,從實驗室製成的維他命丸是科學上的勝利,一旦服用這些維他命丸,便能提供一般成人所需的6種維他命,維持均衡的營養。
維他命產業的茁壯引起美國醫學會與部分醫生的注意。1922年開始,美國醫學會在各種期刊與評論中,批評與抵制服用維他命產品。醫學會宣稱不均衡的飲食會引起各種缺乏維他命的疾病,治本的方法是儘量讓飲食均衡,而非求助於維他命的補充。這些醫生以維他命專家、大眾健康的守護者自居,他們提醒消費者,維他命不是存在於藥房而是在果園與菜園,而且使用維他命需要醫師開立處方,不像一般性食品可隨意服用。
維他命成為醫師與藥師競逐專業權力的所在。維他命是屬於雜貨店銷售的食品,還是藥局行銷的藥品?藥事人員說服消費者與法庭相信維他命是藥物,藥局是唯一販售之地。維他命的作用是延年益壽,還是預防疾病呢?醫師認為該問題只有他們才能回答。
由於維他命的使用者與購買者以中產階級、健康者為主,雜貨店或商店了解維他命帶來的豐厚利益,於是宣稱維他命是食品。但是藥事人員宣稱缺乏維他命會導致病症,當維他命被用來預防和治療疾病時,應該被視為藥品由藥師販售,如此才能建議民眾如何正確使用。藥事人員一再強調的是自己的專業性,以贏得民眾的信賴。
從1920年代以來,科學研究者、醫師、藥事人員、藥廠、消費者,甚至美國政府官員與相關單位,如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對於維他命的討論都是圍繞在「科學權威」與「保護消費者」這兩個主題上。
支持維他命的認為,美國的食物不夠均衡,維他命丸是解決不均衡營養的方法,為保護消費者應讓民眾容易購買維他命丸。反對者認為,應該更均衡地攝取各類食物,以取得必需的維他命,開放維他命市場,是欺騙消費者的做法。因為維他命而獲利的藥商、廣告商不斷地利用各項「科學性調查」宣稱其功效,更助長維他命的銷售量。
儘管美國醫學會、部分醫生與媒體都不同意民眾服用維他命的方法,但不可否認的,維他命產業仍繼續茁壯。從20世紀後葉的美國大眾媒體、雜誌及各類廣告來看,還是建議飲食不足或沒有活力時要服用維他命補充品。維他命製劑也越來越多樣化,強調分子更小、更易吸收。至20世紀末,醫藥界對於服用維他命的看法也愈趨多元。現今許多醫師現身說法服用維他命的效果,美國消費者組織的調查也顯示,約有半數美國人以服用維他命來維持健康、預防感冒。
不論你自己是否有吃維他命的習慣,這顆小藥丸的背後,不只是維他命這項科學知識的呈現。科學研究者利用它成就自己的研究,藥事人員與醫生藉它提高自己的專業地位,廣告業者利用它誘使消費者購買產品,藥廠因此建立豐厚的產業,消費者也藉由是否服用維他命來顯示對自身健康的掌握。在這些情況下,維他命的故事還會繼續下去,我們早餐後服下維他命丸之時,就是科學研究影響我們生活的寫照吧。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6年10月,406期,87 ~ 88頁
維他命(12)
維生素D(14)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8/28
廢棄蝦殼讓魚魚變漂亮——天然增豔劑新材料
文詠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3
熊寶寶考古學:自然、公民與道德、及性別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6
長頸鹿遠足到巴黎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30
探索地球最古老的固碳機制
皮宏偉
|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