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卡達主辦聯合國氣候會議
101/12/10
瀏覽次數
11909
蔡蕙如
|
板橋社區大學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樺
|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科學教育所
新聞報導
當卡達被選定為最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主辦國,環保人士莫不感到驚訝。
由於卡達(Qatar)這一沙漠國家的經濟繁榮,主要仰賴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國民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更高居世界第一,使得該國主辦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資格,受到質疑和挑戰。
非政府組織如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負責人瓦爾‧麥丹(Wael Hmaidan)告訴記者:「卡達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立場不明,使該國在氣候變遷會議上難以扮演領導角色。」
不過麥丹認為,由具爭議的卡達來主辦氣候變遷會議,有助於提高阿拉伯地區對氣候政治的關注。
波灣國家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先認同《京都議定書》內容,主張應限制工業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該國過去對於訂定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上限的協議持反對的立場,但之後調整立場。波灣地區其他國家也紛紛認同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帶給環境嚴重衝擊,任何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波灣國家並發表聲明,要與世界其他國家共同因應氣候變遷問題。
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已經訂頒綠色建築法規,避免興建高耗能的高層建築。至2024年,卡達全國能源消耗將有20%是可再生能源。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近期更宣布要投下鉅資發展太陽能發電。環保人士因而期待波灣國家在近期氣候變遷談判上能夠更積極。
在卡達首都杜哈召開的氣候會議,全名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8次締約國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八次締約國大會」,主辦國籌備會議主席阿緹雅(al-Attiya)對記者說,波斯灣國家主張有權使用多元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和再生能源。他強調,多元的能源使用能讓各國發展對環境更友善的能源使用機制。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大氣科學家認為,人類社會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由太陽光轉換而成,與地表向外釋放的能量相當,生態系也發展出完整的封閉系統。然而,過去近兩百年人類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顯著增加,使得近地表大氣溫度上升。溫室效應造成氣候變遷,嚴重衝擊生態系,對於人類社會帶來更頻繁的極端氣候,包括洪水、乾旱、颶風,衝擊農業以及傳染病大幅增加等問題。
全球暖化所導致的氣候問題,受到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研究的支持,凸顯溫室氣體造成的環境問題,由室內、地區性的空氣污染,擴大到地區性、區域性及全球性的氣候問題。
從地緣政治觀點,氣候變遷預料也會造成國家安全問題。近年全球安全專家稱氣候變遷是「威脅擴大器」(Threat Multiplier),因為氣候變遷造成諸如水資源缺乏、糧食缺乏等問題,將導致國家內部為爭奪資源產生暴動,甚或惡化成國與國間的衝突,引發戰爭。極端氣候造成的氣候難民問題,同樣會引發區域緊張。
氣候變遷引發的安全問題,已受到聯合國及國際高度重視。這說明了為何靠生產化石燃料作為主要經濟發展動能的波灣國家,會調整過去反對立場,願意參與全球氣候談判。因為氣候變遷也是氣候政治議題,事涉國家安全。(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
: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
:卓亞雄(聯合報特約主筆)
審校
:胡元輝(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資料來源
:美聯社2012/11/22卡達訊/記者Michael Casey
源(11)
災害(47)
極端(5)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9/27
在炎熱的臺灣飼養雞豬牛,獲取蛋肉乳也不忘動物福祉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5
動物輸血需求爆增,如何為捐血犬貓築起健全醫療後盾?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歐柏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17
被視為海洋藍碳的紅樹林,為何是臺灣適合的固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