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臺灣昆蟲 驚豔一百
102/06/07
瀏覽次數
33009
江欣怡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地球上約有56%的物種是昆蟲,占了全部生物一半以上,而臺灣更有蝴蝶王國的美譽,這些昆蟲分布範圍之廣,從家裡到街道、公園、農田、溪流以及森林中,都有牠們的蹤跡。
昆蟲三部曲 照亮百年史
從大學時代就專研昆蟲領域的臺灣大學昆蟲學系石正人兼任教授說:「你不可能每天都看得到大象、獅子,但你每天都能在家裡看到許多小昆蟲,像是蚊子、蒼蠅、蟑螂等。」然而這些昆蟲卻因為身體小,甚至因是常見到的,而難以吸引眾人的目光,也往往淪為生物界的「庶民」或「罪人」。
為了讓大家更認識昆蟲,從了解你我身邊常見的這些小小庶民,進而體認牠們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培養有關的科學素養,石教授在多年前拍出第一部具生態教育意義的昆蟲影片〈蝴蝶的異想世界〉,而他發表的第二部昆蟲科普節目〈臺灣昆蟲 驚艷一百〉更榮獲第47屆電視金鐘獎,在同時入圍的幾部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評審給予高度肯定,「取材廣泛,深入介紹臺灣多樣昆蟲,結合歷史、人文、野地、博物館及實驗室;豐富的背景知識、創意的運鏡,及配置了生動的動畫。」是勝出原因。
石教授是這個科普節目的主持人,也是重要規劃者。他原本只是為了協助自家剛上小學的孩子認識昆蟲而走進科學教育領域,沒想到就此一頭闖進科普世界。而目前〈臺灣昆蟲 驚艷一百〉除了已播出的第一部曲「昆蟲百年」外,其他兩部曲「決戰昆蟲擂臺」、「史東愛玩蟲」也蓄勢待發,即將播映。
在第一部曲「昆蟲百年」系列中,石教授規劃了「昆蟲烽火」、「昆蟲好友」及「昆蟲小宇宙」3個單元,除了介紹與臺灣歷史息息相關的昆蟲、昆蟲與人類的關係外,也介紹了曾為臺灣創造經濟奇蹟的昆蟲。
至於在第2部曲「決戰昆蟲擂臺」中,則介紹昆蟲界的「伏擊與獵捕」、「防禦與詐術」及「終極殺戮」3個單元,讓大家深入了解昆蟲彼此之間競爭又共生的關係。最後在第3部曲中,石教授更化身為「史東」(其英文名字是Stone),以「史東愛玩蟲」為名,教大家在不同的環境裡認識昆蟲,因此規劃了「山林昆蟲」、「昆蟲偽裝」及「水生昆蟲」3個單元。
歷史洪流中 昆蟲扮要角
在第一部曲中,便開宗明義介紹1874年日本出兵攻打臺灣南部原住民部落功敗垂成的牡丹社事件。在這個事件中,日軍出兵3,000兵力,卻只有500人得以生還,究其原因,臺灣南部橫行的瘧蚊成為日軍吃敗仗的重要關鍵。而後日本於1895年藉「馬關條約」占領臺灣後,許多派遣來臺的居民更受瘧蚊的「熱病」所害,也促使日本政府派遣學者來臺,開啟了臺灣瘧蚊的研究。
瘧蚊多分布在熱帶地區,特別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透過瘧蚊傳播的瘧疾,全球每年死亡人數高達100至300萬。但臺灣在日據時代持續研究消滅瘧蚊的努力下,目前臺灣不僅已讓瘧疾消失,也是全球唯一一個全面消滅瘧蚊並維持至今的國家。
而同樣在歷史洪流中,影響臺灣生計的還有另一害蟲–褐飛蝨。早在沒錢買農藥的1950、1960年代,褐飛蝨是許多農民心中的痛,因為當褐飛蝨來襲時,整片稻田短時間內會枯黃,稱為「蝨燒」,農民的心血往往付之一炬。
褐飛蝨其實是震撼亞洲稻作的恐怖敵人,牠們會潛藏在稻子上吸取汁液,讓稻子枯黃。但牠們其實是長距離遷徙的害蟲,每年在春末夏初,利用西南氣流與梅雨鋒面,從東南亞、中國南方等地往北擴散,而6月下旬至7月下旬更是褐飛蝨遷入臺灣的高峰期,也因此對臺灣的第二期稻作影響甚巨。但自從以品種改良的方式著手,加上陸海空全面捕捉與研究褐飛蝨,過去受到褐飛蝨影響的稻作,1公頃只能生產2,000公斤,如今1公頃農地的收成增加為10,000公斤,成效顯著。
在臺灣經濟起飛年代,一度帶動外銷貿易的蝴蝶,也曾讓臺灣有「蝴蝶王國」的美譽。目前世界上擁有大規模越冬型蝶谷的國家,只有墨西哥與臺灣。不同於墨西哥只有單一的蝶種帝王蝶,在高雄、屏東、臺東的紫蝶幽谷,卻因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蝴蝶聚集,成為難得一見的混棲型蝶谷,而〈臺灣昆蟲 驚艷一百〉節目也一一介紹這些令人驚艷的蝶谷,並介紹蝴蝶生態學者及志工如何記錄這些蝴蝶的蹤跡。
臺灣也因為蝴蝶種類繁多,早期有許多捕蝶人把蝴蝶製作成標本,或以蝴蝶翅膀作畫外銷,深受市場歡迎。但隨著棲地破壞,生態失衡,蝴蝶數量愈來愈少,捕蝶人也逐漸轉型為蝴蝶保育者,為蝴蝶請命。例如現在1年約有20萬隻紫斑蝶從臺灣南部北遷,而因北遷路徑剛好遇上國道3號,民國97年,高公局在林內路段設置一高架柵欄,保護紫斑蝶免被往來車輛撞上。政府與民間共同保護蝴蝶的努力可見一斑。
眾生皆平等 尊重生態系
然而,並非所有長途跋涉到臺灣的昆蟲都是善良美麗的,〈臺灣昆蟲 驚艷一百〉介紹了民國92年出現在桃園的不速之客–紅火蟻。紅火蟻不是臺灣原生種,而可能藉由航運從美國移居到臺灣,因其高度社會習性,不僅已危害臺灣原生物種,也常螫傷農民,因此引起相當廣泛的重視,政府並成立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
石教授當時便致力防治紅火蟻疫情擴散,他破解全球紅火蟻擴散途徑,並設立資料庫,各國未來若出現紅火蟻疫情,只要與這個資料庫比對,就能快速地釐清紅火蟻入侵的途徑。這項研究一舉登上了《科學》(
Science
)雜誌,但他對於紅火蟻問題最大的貢獻,卻是找出適合臺灣氣候的抗溼性紅火蟻噴灑餌劑。
當時石教授從紅火蟻受豬飼料吸引的特性中,找到紅火蟻最愛的成分,調整配方研發出適合臺灣氣候的抗溼性餌劑,避免大量噴灑時耗費的人力物力,是學者從學術象牙塔走向為民服務的有力見證。
石教授雖然是以蟲害防治為研究起點,但醉心研究到最後,他發現農藥其實不是解決害蟲的關鍵因素,要消滅害蟲,最終得靠害蟲自己的天敵,生物種類愈多,愈複雜的生態系,其實愈穩定。也因此,真正能幫助人類減少害蟲侵擾的方法,還是要從棲地管理、田間衛生、生態管理做起,維護生物界該有的食物鏈才是解決之道。
也因此,他想藉由〈臺灣昆蟲 驚艷一百〉這樣的科普節目,讓大家了解昆蟲的各種習性,包括繁衍的方式、彼此物競天擇的競爭,甚至讓大家了解昆蟲之間也有許多合縱連橫的關係。即便再弱小的昆蟲例如蚜蟲,也知道要和舉尾蟻聯盟,供給身上有的蜜露給舉尾蟻,以換得舉尾蟻的「保全」,守護生命。
石教授說:「藉由了解昆蟲,讓大家體會到眾生平等,即便再小的昆蟲,都有牠在食物鏈上存在的意義。一支草一點露,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可以在昆蟲身上完全見得到的。」
正如同英國生物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所說:「了解之後才會關心,關心之後才會採取行動,採取行動之後,生命才有意義。」石教授希望從了解昆蟲,看到昆蟲原來和人類一樣,有其生命延續的動力,才能進一步保護牠們、保護整個生態環境體系,也才能進而提升自我個人情懷,真正做到萬物平等,而非獨尊人類之私。
【第47屆電視金鐘獎得獎節目〈臺灣昆蟲 驚艷一百〉主持人石正人教授專訪】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3年6月,486期,54 ~ 58頁
紅火蟻(9)
農藥(30)
物競天擇(10)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16
石虎路殺只是個案?餵養流浪犬貓竟可能加速石虎滅亡?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2/26
當日常娛樂變成資訊操控的利器,迷因如何影響輿論戰?——專訪王銘宏副教授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從死亡證明書到實驗室:子宮頸癌致病機制的科學爭議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