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團結力量大
105/01/04
瀏覽次數
6085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腦瘤病人中,4成以上是神經膠瘤,而大部分神經膠瘤是惡性的。這種腦瘤禁得住放射線療法,又能侵入周遭的健康組織,病人難以倖免。在美國,一年約有14,000人死於惡性神經膠瘤。
最近,德國海德堡的一個研究團隊把神經膠瘤病人的癌細胞植入小鼠腦中,以顯微鏡觀察腫瘤發展的過程。他們發現,星狀細胞瘤(一種惡性神經膠瘤)的癌細胞之間可以透過一種源自細胞膜的微管直接聯繫。學者早就在正常的細胞之間發現過類似的管道,推測它們可能扮演的角色包括交換胞器、蛋白質,傳播感染顆粒,協調功能等。
原來神經膠瘤癌細胞侵入健康組織,始於細胞膜「伸出」的突起。然後癌細胞再以這些突起建立間隙連接,由間隙連接蛋白形成跨膜通道,使細胞質可以流通。結果,癌細胞形成了一個能夠互相支援的網絡。
以放射線照射癌細胞,細胞內會累積鈣離子,最後啟動凋亡機制使細胞死亡,而腦瘤細胞可以透過網絡疏散鈣離子。最神奇的是,即使以雷射摧毀網絡中一個癌細胞的細胞核,鄰近細胞也能臨時合成一個細胞核,透過細胞間的間隙連接救援。因此,針對間隙連接蛋白設計藥物,也許是一可行的治療策略。
參考資料
Sontheimer, H. (2015) Tumour cells on neighbourhood watch.
Nature
,
528
(7580), 49-50.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6年1月,517期,76 ~ 79頁
腦瘤(4)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28
用科學一決雌雄?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