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當「三宅一生」遇上「馬車醫生」
105/12/08
瀏覽次數
781
許宏彬
|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我的朋友小李子常誇自己是醫界的三宅一生:宅在診間、宅在家裡、宅在酒吧。換句話說,三宅醫生是也。勸他不要這麼宅,偶爾出去看看星星月亮太陽,小李子雙手一攤回道:「白天門診這麼累,下班當然要來喝兩杯啊;每天上班這麼累,排休當然在家補眠啊。」
「唉,宅就是醫生的宿命啊!」這傢伙喝兩杯就愛抱怨,口沫橫飛。「我那些優秀的同儕們個個都比我宅啊,早早一進醫院就出不來了,門診到超過半夜的也不少。那個誰啊,以前不也常跟我一起來喝酒,最近受到院長『賞識』要參加晨間會報,你猜幾點?6點!沒有太陽啦,最多只剩下星星跟月亮,如果你還有力氣抬頭。還好我科小位低,清閒,才能來你這裡喝酒。」
酒吧的老爹上了續杯的台啤。老爹說:「真的?怎麼我記得以前鄉下的醫生常常在外頭走動?那叫什麼來著的,『往診』不是嗎?」
老爹說得沒錯,以前的醫生哪有可能這麼宅。相反地,在外頭走動與日月星辰為伍才是醫業的常態。1938年美國堪薩斯州的一位草地醫生赫茲勒(Arthur E. Hertzler, 1870−1946)出版了類似自傳的《馬‧車醫生》(
The Horse and Buggy Doctor
)一書,用生動且幽默的口吻描寫他的行醫人生經歷,其中許多故事就是環繞著往診發生的。
為什麼往診是以前草地醫生的主要業務呢?赫茲勒直言,所謂的草地醫生其實就是往診醫生。因為雖然醫生們大都住在鎮上,但是大部分的病人都散居在鄉間,平常小病痛都是由家中的媽媽或老奶奶打理,通常要到病情危急或疼痛難耐的緊要關頭,才會想到找醫生。但鄉間道路不佳、交通不暢,許多地方甚至沒有像樣的路,運輸病人非常困難,醫生往診反而是較容易的做法,畢竟醫生沒有生病啊。
由於往診費時,因此交通工具的選擇變得格外重要。赫茲勒主要的往診交通工具按照他的喜愛順序依次是:四輪馬車、二輪馬車、騎馬、步行。這樣的選擇主要有幾個考量,首先是面子問題,其次是舒適問題,最後則是安全問題。
面子問題對新手醫生來說最為重要,因此赫茲勒建議年輕醫師不要騎驢往診。驢子雖然是有體力、耐力的可靠伙伴,但也會常常鬧驢脾氣讓醫生很難堪(要牠往前,牠卻偏要向後不可),更何況騎驢上街本就不是個多麼體面的場景。
自行車則不易應付當時鄉間的崎嶇地形與漫長路程,且赫茲勒身形相當高瘦,騎上自行車顯得分外滑稽,因此朋友們都建議他放棄這個選項。至於20世紀初期逐漸興起的汽車則有常常故障、不易維修且價格昂貴燒錢的麻煩,雖然許多赫茲勒的醫生同行都是早期的汽車愛用者,但他自己卻不愛開車往診。
赫茲勒認為四輪輕便馬車最適合自己的行醫生活,同時兼顧舒適及安全。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由於往診頻繁且路途遙遠,赫茲勒常常會在路上打瞌睡,甚至過夜。而堪薩斯州冬季常常大雪遍野,四輪馬車雖然沒有車門跟窗戶,但其頂篷勉強還可遮雨擋雪。此外,相較於馬背、自行車或兩輪馬車,四輪馬車的座椅較為寬敞,讓他能用毛毯包覆全身取暖,甚至斜躺著小憩片刻。
有一次赫茲勒在路上半夜一覺醒來,發現馬不見了!原來是牠不小心誤闖雪堆,被大雪覆蓋住了。赫茲勒只好拿起鏟子下車,先挖出一條雪路,再把馬及馬車掉頭拉出雪堆,看看能否找到回家的路。但是大雪遮蓋了所有的路徑,視線所及之處都是白銀一片。迷路了,怎麼辦?赫茲勒說這時候就要依循大草原上找路的黃金準則:「有疑難,跟馬走。」於是就這樣順利脫險。
一匹識途老馬對往診醫師的重要性超乎想像,牠不但可以把迷路的醫生順利帶回家,還可以幫助醫生避開野外未知的風險。赫茲勒記道,有次大雨往診,去程經過一座平日走慣的橋,那時河水剛淹過橋面,但馬車仍可涉水而過。但數小時後診療結束,回程到了橋邊,發現暴漲的河水已讓橋面完全不見。赫茲勒心想,反正路面與橋面落差不大,應該無妨,便仍舊策馬前行,卻遭到馬兒頑強地抗拒;馬匹堅持不肯前進,一定要繞路而行。試了幾次之後,赫茲勒只好放棄,改繞另一條路回家。
數天後,當他再次經過當地時,才發現原來是馬兒救了他一命,因為那天的大水已經把整座橋沖毀了!但有時馬也是風險來源,一旦受驚,便會不受控制地脫韁狂奔,然後弄翻馬車、誤入險地或者壓傷醫生都是常有的事,而事故的罪魁禍首往往是在安詳的鄉間突然竄出的狗兒或汽車。
因此,對草地醫生來說,狗絕非人類最好的朋友,反而是極大的威脅。每個草原上的農場都養狗,且不只一隻,但這些狗除了會驚嚇馬匹之外,也可能攻擊步行往診的醫生。赫茲勒直言,要確保往診的安全,必須得好好教育這些狗。而教育的方式就是掏出他的柯爾特左輪手槍,把子彈精準地往狗的腳邊送,大部分的狗就會學乖。但是當某次赫茲勒步行往診,有隻大狗直接撲向他的喉嚨時,他只好先用儀器包擋下狗的突擊,再把子彈送進牠的胸膛。
今日或許難以想像,手槍也是赫茲勒往診時的標準配備。除了可以用來驅狗保護自身安全之外,有時草地醫生夜半往診迷途,在鄰近農場處對空鳴槍往往能驚醒農場主人手持長槍出門察看;經過一番解釋後,農場主人通常會卸下武裝並提供熱情的協助,甚至親自帶醫生前往病家。
「哇,原來以前當醫生這麼刺激,出門還要帶槍!看來從前醫生往診要帶的『傢私』還真不少。」
是啊,除了藥物及儀器包之外,赫茲勒往診的隨身裝備還包括用來克服各種地形障礙的鏟子、修馬車用的鐵錘,以及用來剪斷農場的圍籬以便繞過困難地形的鐵線剪。當然,防身、驅狗或找路用的手槍,還有遮風保暖用的毯子,也是往診醫生的必備行頭。
「可是,這樣的辛苦真的有意義嗎?少了醫院的儀器跟設備,往診真的能醫好病人嗎?」
赫茲勒在《馬‧車醫生》一書中也不斷地思考這個問題。赫茲勒開業數年後前往德國進修,返美後曾在大學醫學院任教,日後也開設200床的醫院,算得上是與時俱進的成功醫生。但在書中他常自問,究竟自己漫長的往診歲月意義為何?真的對病人有幫助嗎?他的回答是肯定的。
他認為身為醫生,最重要的就是減輕病人及親友的苦難,往往「醫生在場」本身便會帶給病人及病家莫大的安慰。他說,對每個臨床醫生而言,重要的不是醫學科學到底進展了多少,而是這些進展要如何用來解決病人的痛苦;但醫院中的診斷過程有時卻帶給病患更多的不適與焦慮。
草地醫生的藥物、醫術與手段或許無法跟上日新月異的醫學科技,但這些醫生努力地克服各種地形與天候阻礙來到病人身邊,親眼見證那複雜且多變的臨床徵候與人性掙扎,並在病榻旁盡力緩解病人及親友的苦痛。而在生命即將完結,在那無比徬徨、無助,哀痛到無法言喻的時刻,也是草地醫生們盡心陪伴病人及病家一同走過。赫茲勒對這感到無比的安慰與滿足。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6年12月,528期,76 ~ 78頁
武器(5)
推薦文章
112/03/30
「生成式 AI」和「分辨式 AI」有哪裡不一樣?
李育杰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
儲存書籤
112/04/28
「海洋藍碳」科研人才會從事哪些研究?需具備哪些專業能力?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6/30
一代要比一代更好!專訪國立中正大學通訊工程系張盛富教授解析 5G 和 6G 技術的關鍵差異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3/30
專訪哈佛大學比爾蓋茲講座教授孔祥重與陽明交通大學產學創新研究學院院長孫元成:解析 AI 應用在半導體製造與人才
科技報橘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部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