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從混油事件看食品安全檢驗

104/11/02 瀏覽次數 2682
針對最近大統長基以及富味鄉,以棉籽油混充高價油品,並添加其他違法添加物的黑心混油案,衛生福利部宣布重罰大統18.5億元,加上了先前的罰款三千多萬元,合計18.8億,而富味鄉則罰款4.6億元。科學三分鐘特別從分析化學以及食品安全的角度,為您回顧整起事件,請聽今天的主題:從混油事件看食品安全檢驗。

這次的黑心混油案,顛覆了許多民眾的消費觀念。我們常以為一分錢一分貨,貴一點的可能比較好,而這次事件,不肖業者為了獲利,卻在高價的油品如橄欖油當中混入棉籽油,讓高價位產品不再等於高品質。我們常常看顏色、聞氣味來判斷產品的真假,不肖業者卻可以添加像銅葉綠素這種色素、或化學香精等,調配出一般民眾看不出來、聞不出來,以假亂真的顏色與氣味。

回顧這次的事件,甚至連政府的食品GMP檢驗機制,都被違法廠商欺瞞了很長的時間。為什麼呢?我們特別為您訪問到清華大學化學系的凌永健教授,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原來這些大廠商都會按照政府的規定去做檢驗,進而取得GMP的認證,因此對法規檢驗方法相當熟悉。像這一次為什麼政府前後總共抽驗4次,直到最後移送檢調,才從配方發現問題。因為常用的酸價法規檢驗方法,主要是檢測油品的新鮮度,像是放得久或是多次油炸之後,因為被氧化後導致品質變差,所以「酸價」值會變高。而廠商會去調配不同的油,控制它的「酸價」值符合油脂類衛生標準,因此用法規檢驗方法,很難測出黑心油品。

但是我們可以檢測油品的化學組成物,譬如說脂肪酸、重金屬、氣味物、不純物等,類似就是建立油品的化學指紋圖譜,這樣一來,符合「酸價」值這招就行不通了,因為不肖廠商不太容易再去調配可以通過化學指紋這關的油。

對於大統和富味鄉的黑心油品,是否就含有可能造成不孕的棉酚,在樣本來源可靠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可以相信HPLC,就是高效能液相層析儀的檢驗結果。當然,我們也贊成對此做更精確的取樣與分析。不過,更值得關心的是,是否還有很多其他的黑心食品,可能跟黑心油品一樣潛伏很多年,而且是現行的食品檢驗機制查不出來的?政府可以怎麼改善呢?

凌教授認為,目前只檢測有害化學物,就是所謂的「釣魚」的檢驗方法,不足以因應日新月異的摻偽造假手段。從食品鑑識觀念,我們需要去檢測相關的不純物或是添加物,譬如說今天用棉籽油,在商言利,添加的比率可能是5%、10%、20%百分比濃度等級,因此我們可以用一般靈敏度,但是能夠檢驗很多化學物的方法,對國人食用量大或是嬰幼兒食用的食品,一年做一次這樣的預防性調查,若再有類似黑心食品事件,至少我們不會再等七年之後才發現。在檢驗制度上,這或許是政府可以再多加琢磨的,也符合國際間食品檢驗科技目前研究的課題。

換句話說,目前的食品安全檢驗,是針對列管的有害化學物質做精確的檢驗,但是對這些有害物質之外的違法添加物,就根本查不到。然而,不肖業者為了獲利,違法添加的比例通常很高,這時候,就可以用凌教授建議的「網魚」檢驗法,用一般靈敏度,但是可以檢驗很多種可疑化學物質的方法,讓不肖業者無所遁形,也讓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本單元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製播】
2013-11-03 16:55:00播出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