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如何與能源共舞?–電化學能源系統在未來能源中之角色
102/06/26
瀏覽次數
4463
黃炳照
|
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所)教授/永續能源發展中心主任
人類由於過度使用化石原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氣候變遷,因此發展環境相容性高之綠色能源系統,以保護人類之永續生活及健康環境,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在未來多樣式的能源系統中,高效率及高環境相容性的能源轉換及儲存系統將扮演重要角色,其中電化學能源系統為唯一可符合不同需求之能源轉換及儲存系統,這個系統包括電池、液流電池、燃料電池、超電容、電解器,及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等。誰能掌握電化學能源系統的關鍵技術,誰就能發展高效率及高環境相容性的能源系統。本演講將介紹電化學能源系統及其未來所能扮演的角色。
與前幾次的能源演講不同,黃教授的研究重點主要不在「產生能源」,而在「儲存與轉換能源」,重點之一就是電池的研發與使用。有趣的是,黃教授說,臺灣的電池製作廠家都經營地很辛苦,但是電池組裝廠家卻很能賺錢,想來製作上的競爭較為激烈,組裝雖然也需要精密技術,但是臺灣在這一方面已經打下良好基礎。
黃教授的演講重點,在分析我們在這個能源多元的時代,人類該如何與能源共舞?黃教授說,電力的平衡管理日趨重要。他認為有一個方法可以讓台電成為非常有效率的公司,就是將發電和輸配電的任務拆開,由兩間公司分別經營。因為電力損失的責任歸屬清楚,可以減少從產電到配電之間的浪費,公司分開了,也就會各自在發電和輸配電上進行研發,改善能源的使用效率。以目前的電力架構來說,發多少電,就要用多少電,沒用完的就浪費掉了。因此如何發展儲電技術,將是減少電力浪費的關鍵。
黃教授以一張電力的「生產方」對應「消費方」的圖表說明兩者之間的關係,從生產電力方而言,如果想要大量使用再生能源,電力管理的重要性將增加。因為風力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是看天臉色,風力在晚間發電量大,但晚間用電少,太陽能則相反,白天可以產電,但是到了晚上太陽下山,就無法再利用。因此若能有效利用儲電技術,離峰時段發出的電力可以保留至尖峰時段使用,可以維持較佳的發電品質。從消費方而言,將剩餘電力儲存起來,可在尖峰用電時段使用,或接上電網轉售給電力公司,也有好處。而在這個生產與消費的關係中,電池扮演著重要的中介角色。
黃教授說,多半能源的儲存過程就是一種能源型態的轉換,在轉換過程中一定會有損失,但是不儲存更糟糕。轉換方法有很多種,其中電池的效率很高,是很合適的工具。能源儲存技術有化學類、物理類兩種。電池屬於前者,而壓縮空氣、飛輪儲能等屬於後者。黃教授介紹了多種電池和能源轉換技術,包括電化學電池、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超級電容、燃料電池,和氫能等,讓我們知道了許多過去聽過但是不知細節的儲電方式。
但黃教授強調,上述每一種技術都有其優缺點,以大家熟悉的「鋰離子電池」(一般大眾習慣稱之為「鋰電池」,但是這種電池並不是真正使用金屬鋰)為例:它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轉換效率、可攜帶等優點;缺點則是價錢較高與大量使用時安全性的疑慮;超級電容則可以快速充放電;燃料電池與氫能前景更好,因其效率高且產物只有純水,被視為未來能源轉換的新希望。
最後,黃教授認為每一種能源工具本質上都不同,應該與使用方的需求配合,評估用途所需後,選出最合適的組合。而評估的要點包含能量密度、功率、安全性、成本,及壽命長短等。其實這也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項技術都有它的優缺點,評估之後放在最佳位置,才能做最有效的發揮。
燃料電池(9)
超級電容(1)
風力(2)
電化學(6)
推薦文章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5/31
保育臺灣特有種橙腹樹蛙,兼具生態和遺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心血管疾病的救星,人工(生物)血管是什麼?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