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你的動脈硬了嗎?
94/03/03
瀏覽次數
22357
吳賢財
|
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
人體中所有的細胞都仰賴血液所攜帶的氧氣及養分維生,血液由心臟經由血管輸送到身體所有的細胞後,再返回心臟,傳輸血液的血管形成一個遍及全身的補給網路。
健康的血管是極富彈性的,所以血液能在血管中順暢地流動,血管內壁上的內皮細胞也整齊地排列著,使人體細胞得以吸收足夠的氧氣及養分並正常地工作。但隨著年紀增長,每一個人的動脈都會逐漸產生程度不一的硬化,內壁會因脂肪斑塊經年累月的沈積,使動脈逐漸失去彈性,造成動脈管路內徑逐漸狹窄,血流量變少,以至於妨礙身體的正常機能。
另一方面,某些人會因不良生活型態(包括職業、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睡眠習慣等)、壓力、遺傳、慢性危險因子(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肥胖、高膽固醇血症、家族史),而加速其體內血管的質變和粥狀動脈硬化塊的產生,進而發生血管彈性變差和血管阻塞。
動脈硬化的嚴重性
動脈硬化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問題,同時它的發生是全身性的。發生在腦部動脈便是腦缺血,嚴重時便是腦動脈梗塞(俗稱中風);發生在下肢周邊動脈便是下肢動脈狹窄症,嚴重時是腳壞疽。
若發生在心臟,輕微的是造成狹心症,冠狀動脈血管變窄,造成血液灌流不足,使心肌發生缺氧的症狀,具體表現是前胸壓迫性窒息樣的疼痛,大部分持續幾秒鐘到五分鐘以內;更嚴重的是,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症狀是持續的心絞痛,胸痛常持續三十分鐘以上,且伴隨冒冷汗與轉移痛(轉移至下巴、後背部或上腹部的疼痛),主要原因是動脈硬化斑塊破裂,造成急性血栓,完全阻塞冠狀動脈,最嚴重時造成心臟衰竭休克而致死亡(俗稱猝死)。
更重要的是,粥狀動脈硬化是不可逆的變化,也就是說動脈一旦失去彈性,動脈管路內徑變得狹窄後,就很難恢復。因此積極預防動脈硬化及避免惡化確實有其必要。另一方面,動脈硬化的表現方式是突發的,常讓當事人或家屬措手不及,心肌梗塞及腦中風都是典型的例子。尤其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即所謂的急性心肌梗塞、心絞痛、或經心導管證實的冠狀動脈阻塞,在發病之前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漸漸進行的。在動脈硬化程度低於50%之前,症狀往往是不甚明顯的,等硬化程度超過75%而產生心絞痛時,為時已晚。
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
醫學界流行病學的長期觀察顯示,罹患粥狀動脈硬化危險因子有以下幾個:
血中脂肪量過高
血液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這兩種物質若長期偏高,會不利於動脈血管,因為這些過高的脂肪較易沈積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硬化狹窄。在臨床上,只能依賴驗血來偵測個人血中脂肪含量是否過高。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謝會出現問題,血液中運送脂肪的蛋白質(稱做脂蛋白)會受到糖化及氧化影響而產生變性,在運送過程中脂肪容易沈積在血管內壁形成脂肪斑塊。
高血壓
因為高血壓使血管壁承受較大的壓力,長期下來動脈壁較易損傷,也較易吸附膽固醇,形成脂肪斑塊並造成動脈硬化狹窄。
抽菸
抽菸與冠狀動脈心臟病形成的關係非常密切,香菸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會損傷動脈內壁,受傷的動脈內壁會卡住膽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積形成脂肪斑塊。同時,抽菸也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減少血流量。
缺少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幫忙身體把多餘膽固醇從膽道與腸道排出體外,避免過剩膽固醇沈積在血管內壁。此外,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壓,消耗過剩熱量,使身體脂肪比重減少,肌肉比重增加,而減輕體重。因此缺乏運動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狀動脈硬化。
肥胖
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人,心臟負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機率也較高,因而增加粥狀動脈硬化風險。
過大壓力
人會因為壓力而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於是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傷害動脈血管內壁。
更年期
一般而言,更年期前婦女得冠狀動脈硬化的機率比同齡層男性低很多,但更年期後婦女得粥狀動脈硬化的比率便提高很多,接近同齡層男性。
年齡
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老化,血管硬化也不例外,如果再加上其他危險因子,就更容易發生冠狀動脈硬化。
家族史
有冠狀動脈硬化家族史的人,危險性會增加。
藥物
少數藥物如果長期服用,會直接影響脂肪代謝或引起高血壓。
針對這些動脈硬化危險因子,除了年齡、更年期及家族史外,大部分是可以控制及矯正的。首先,健康生活型態的建立是最重要的:正確飲食習慣、拒吸二手菸或戒除抽菸惡習、持續且適量的運動、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其次,一旦發現有慢性病纏身,則治療不可免,須服藥以及定期檢查,且須與醫師密切配合。最後,定期作與動脈硬化有關的檢查是有其必要的。
動脈硬化程度量測
預防醫學強調,主動掌握動脈血管的健康是避開動脈硬化危機的根本對策。動脈硬化診斷的一項重要參數是脈波傳導速率(pulse wave velocity, PWV)。心臟收縮造成的脈波,經由動脈血管傳導至身體各部位的時間不同,可以利用非侵入性紅外線感測器同步量測時間差。脈波傳導速率就是傳導距離與時間差的比值。PWV與該量測區動脈硬化程度直接相關,一般而言,動脈血管越硬,彈性越差,PWV越快。
身處於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以及壓力、遺傳、慢性危險因子(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肥胖、高膽固醇血症、家族史)的存在,動脈硬化是不易擺脫的文明病。由於動脈硬化的發生年齡有下降趨勢,因此更要認識動脈硬化相關疾病,預防並治療危險因子,學習並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在生物醫學科技的協助之下,我們在壽命延長的同時,也能有更高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5年3月,387期,70 ~ 73頁
心絞痛(3)
冠狀動脈(7)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24
半導體製程如何平衡高科技與環境永續?——專訪陳奕宏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iNaturalist(愛自然)——全民參與,一起保育大自然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有問題就問資料探勘!但是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