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看得見的自然課–「自然」不只在課本裡
105/01/18
瀏覽次數
6892
吳美枝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電力與磁力,看不到、摸不到,卻感受得到。同樣的,我們在教學上的努力,看不見、摸不到,但學生可以感受得到。」在科學教育深耕多年的莊婷媜對於「老師」這個身份,有很深的自我期許,「隨時儲存大量的電力強大自己,並散發溫柔的磁場磁化學生,做個有吸引力的老師。」22年來,她從未懈怠,如今是高雄文府國小的人氣自然老師,在教學上獲得無數獎項的肯定,但她卻自嘲說自己高中時的物理成績並不好!
從「恐物理」到「物理控」
「大學會選填物理系全是因補習班老師的啟發。」莊婷媜說,高中時選了理組,但物理成績始終不理想,使她對這門學科失去信心,只好進補習班惡補。豈料補習班老師竟讓她重拾對物理的信心。「老師的教學方式與解題過程,讓我覺得物理一點都不難,甚至還對物理深深著迷,大學填志願時,更希望能就讀物理系!」果然,莊婷媜如願進入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也在那裡奠定了扎實的物理基礎,畢業後也順利成為國中理化老師。
「剛教書時,還在摸索要用什麼方式跟孩子對話。雖然有觀摩其他老師的教法,但還是得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後來,她考了教甄調回高雄國小任教,並申請進入高雄師範大學科教所40學分班,莊婷媜說:「高師大的周建和教授帶著我們走遍大街小巷,宣導街頭物理的理念。」在面對一般民眾時,她思索著該用什麼說法,才能讓一般人聽得懂「專業知識」,同時反思自已在專業上的不足,並努力自我精進。之後,她不因讀了科教40學分班而滿足,又繼續攻讀了物理教學碩士。
當初任教國中時,莊婷媜必須面對時值叛逆的青少年,她感慨地說,老師不只要有「學科」的專業,也要有「班級經營」的專業。「所謂『班級經營』,包括跟孩子的互動、班級糾紛處理、座位安排等問題......,有些孩子比較自我、會調皮搗蛋,如果不會處理一些突發的狀況,課程就無法順利進行,所以老師的『班級經營』能力非常重要。然而,『班級經營』非常耗費時間,因為要跟孩子建立起信任關係,是需要時間的。」
一個班級就如同一個小社會,有各式各樣的學生,隨時會發生各種狀況。莊婷媜說,當老師的人要很細膩去感受班上孩子的心理狀況,老師的高度夠高,才能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種種因素。譬如班上有位孩子喜歡拍打人,全班同學都不喜歡他這種行為。但莊婷媜發現這孩子的爸爸是啞吧,習慣用拍打的方式跟人打招呼,孩子因此樣學樣。於是,她跟全班說明了這個原委,並請大家包容與理解,同時也幫助這位孩子逐漸改掉拍打別人的習慣。
同理心與專注力
莊婷媜坦言直到教書第四年,才找到自己的教學風格,過程中除了不斷革新教學方法、教學評量與設計教案、製作教具外,她說,最重要的是必須時時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事情。「每次思考教學要怎麼呈現時,我就先假設,如果自己是學生,會希望老師怎麼教,我才會懂。」莊婷媜以「設身處地」的態度,去同理學生的處境,以之設計教學方式,並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每位學生的反應,一旦發現有人面露疑惑,就會再想別的辦法讓他理解,並在課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
「每次看到學生疑惑的眼神,就會激起我革新教學方法的念頭。」在莊婷媜的課堂上,少有不專注的學生,她笑說自己無法忍受孩子三魂七魄出竅!「我曾做了一個研究,發現六年級學生的專注力居然只能維持15分鐘,所以要讓他們專注必須有方法。」而她的具體做法包括用教具引發學習興致、用故事吸引注意力、讓學生動手做實驗,以及進行互動與遊戲。「一堂課要怎麼上,並沒有特定的規則,還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來安排上課方式。」
曾有一個班級,因為有幾個學生比較調皮,使得整個班風特別「躁動」,讓許多老師很傷腦筋,面對這樣的班級,莊婷媜有時會透過短片分享自己的、他人的人生故事以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柔軟他們的心。「一個人,『心』善良最重要,若沒『心』,學物理反而是危險的。因為小學自然課教的都是高科技知識的基礎,若只教他們自然知識,而不管他們的『心』,可能就會助長他們以後拿這些知識去害人了。」
用具象演繹抽象
「一直期待我的自然科教學,能在孩子心中撒下『好奇』的種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莊婷媜卯足了勁,從說故事、做教具、設計教案、評量測驗等,都充滿了個人的風格與特色。「我的教學會結合科學史,先把科學家的一生做成簡報,跟孩子分享,讓他們覺得自己和那些鼎鼎大名的科學家並沒有兩樣。」譬如介紹到發明大王虎克,她會先形容虎克的外貌,讓孩子們一邊想像虎克的長相,一邊畫出來,除了引發他們的好奇心,也讓他們有參與感。
而帶領孩子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如何引導也是很重要的。譬如教授「風化」知識時,莊婷媜會先在黑板上劃出河流,以貼有磁鐵的保麗龍當石頭。「我先請孩子想像:如果你的手是流水,會怎麼搬運石頭?若水流很小,你們要怎麼搬?」此時,孩子心中就會先有想像,她再以具體的實驗,讓孩子去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當孩子發現實驗結果和預測不一樣,就會去修正內心的想法,最後再讓他們寫習作,加深印象。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親身經驗了假設與驗證,並在錯誤中進行了修正,學習過程不再是硬背死記,而是活生生的經驗。
此外,莊婷媜總會利用具體的東西去解釋抽象的學理,來加深孩子的理解。譬如教授「聲音」章節時,解釋「共鳴箱」的教具就包含了種子、椰子殼、封膜塑膠杯、木製青蛙樂器......等等,而聲音的傳遞,只需一條線、一根湯匙就可以說明。問她怎麼會想到用這些日常生活物品來當教具?她笑說這是職業病,看到某些東西,就會自然連結到自己的教學內容。譬如曾拿過全國第一的「力學槓桿原理教案」,只用了一根木棒、幾瓶礦泉水,就能說明槓桿的力學原理。無論是什麼知識,莊婷媜都能「化繁為簡」,利用生活中隨處可得的物品,轉化為解釋抽象原理的具體教具。
莊婷媜說,物理是很生活化的,其實它有四層次,一開始是「霧裡」,因為聽不懂,彷彿在霧裡,因此會「勿理」,不想理它。唯透過學習後,慢慢「悟理」了,等到真的理解其中的道理,那就是「物理」,即萬事萬物的道理。所以,每個孩子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聽不懂是正常的,因為他還沒理解它的道理。而她期許自己在教學中能用「學識」灌溉,加入一些「創意」的養分,讓孩子在「創意」中成長,最終長成一棵有「創造力」、「批判思考」的大樹。
「我想帶給孩子的,是『感動』與『好奇心』,因為我教他們的原理、公式,許多年後可能就被拋諸腦後了,但課堂上那種快樂學習的過程是他們這輩子絕對忘不了的。」
教育(57)
推薦文章
112/06/15
窺視宇宙的奧祕:地面與太空望遠鏡的新發現
劉詠鯤
|
科技魅癮
儲存書籤
112/09/28
開啟心律不整治療的新可能!專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藥學研究所胡瑜峰教授談「心臟細胞轉化」
李昀蔚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5/31
AI 如何解決現行失智症治療難點?專訪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特聘教授陳震宇
廖珮君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4/28
「海洋藍碳」科研人才會從事哪些研究?需具備哪些專業能力?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