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幹細胞療法——疾病治療新希望

109/11/25 瀏覽次數 3801

胚胎幹細胞的倫理疑慮

 

胚胎幹細胞研究面臨的最大爭議是,何時才是生命的開始?有些團體認為,凡是體內外受精的「受精卵」,就是「人」的生命個體;使用任何人類胚胎(包含試管授精剩餘丟棄的胚胎)研究幹細胞,都是不道德且違反社會倫理。也有人主張,受精卵在母體子宮開始成長後,才算是生命個體的開始,使用試管授精培養而成的胚胎做幹細胞研究,並未違背倫理。

 

電影《絕地再生》男主角長期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孤島,島上居民都是外面世界有錢人的「複製品」,被當成器官零件工廠,隨時提供器官給本尊治病,引發世人省思幹細胞複製人到底是不是「人」?是否同樣享有身體安全不受侵犯的基本人權?

 

複製人享有身體安全不受侵犯的基本人權嗎?(圖/maya_7966提供,pixabay)複製人享有身體安全不受侵犯的基本人權嗎?(圖/maya_7966提供,pixabay)

 

利用體細胞植入去核卵子複製動物或人類,實驗的卵子是否也是胚胎的一部分?重組後的卵細胞擁有全能幹細胞,發育成動物或人類,打破自然規律,孕育新生命不再需要「有性生殖」,讓人類透過科技隨心所欲打造「新生兒」,然而人類究竟能否扮演上帝呢? 

 

複製人是無性生殖。單取男女一方成熟個體的器官細胞,在體外與經過處理後的去核卵子結合。此去核卵子的染色體已被破壞,因此是由植入的體細胞掌握複製人的的遺傳特徵。

 

複製人是無性生殖。單取男女一方成熟個體的器官細胞,在體外與經過處理後的去核卵子結合。此去核卵子的染色體已被破壞,因此是由植入的體細胞掌握複製人的的遺傳特徵。(圖/陳宣懿製作)複製人是無性生殖。單取男女一方成熟個體的器官細胞,在體外與經過處理後的去核卵子結合。此去核卵子的染色體已被破壞,因此是由植入的體細胞掌握複製人的的遺傳特徵。(圖/陳宣懿製作)

 

臺灣與日本法律現況

 

臺灣現有細胞治療法源依據是《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特管法》)和《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從重症疾病如癌症、脊髓損傷,到輕症的膝蓋軟骨磨損、修補傷疤等,都在適用範圍。雖已放寬病人篩選門檻,但為確保安全起見,《特管法》目前僅開放自體細胞治療,因為自體細胞不會有免疫排斥風險。但從病患身上取得幹細胞,因先天體質較差,培育出來的自體細胞可能因先天不良而影響療效。

 

以往臺灣有些病患會飛到細胞治療相對發達的日本尋求一線生機。日本厚生勞動省《再生醫療安全法》依照風險程度將細胞治療分成三類,其中異體幹細胞治療風險最高,卻也讓病患有較多的選擇。截至2019年7月底,厚生勞動省批准的細胞治療計畫中,151項為研究性質、3719項為實務治療。但是日本細胞治療費用昂貴,未納入健保給付,必須自費治療。據醫療助手網站資料顯示,位於東京帝國飯店裡的RISO診所提供的細胞療法服務,海外患者收費約400萬日幣。

 

臺灣與日本應用現況

 

臺灣細胞治療實際臨床案例遠較日本少,《特管法》從2018年9月修訂通過以來,截至2020年6月1日,衛福部共核定31項細胞治療技術施行計畫,治療對象以癌症患者占多數。其中長聖國際生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14項以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肝癌和乳癌計畫;長春藤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通過5項以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肝癌和肺癌計畫,與醫師攜手合作協助病患絕地反攻。

 

日本已將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應用於多項疾病。日本京都大學研究團隊在2018年利用iPS細胞培養多巴胺神經元的前驅細胞,成功治癒巴金森氏症患者。2019年日本學者西田幸二帶領研究團隊順利把利用iPS細胞研製的眼角膜細胞,移植到幾近全盲者雙眼,患者術後視力明顯改善,創下全球首例。此外,2020年日本慶應大學以iPS細胞製作球狀心肌細胞,利用注射器移植到心臟,修補擴張性心肌症患者受損心肌,透過心肌細胞成長成功改善心臟功能。

 

iPS的未來展望

 

iPS細胞就如同幹細胞一樣,在生命體中的作用機制與運作皆相當複雜。科學家透過不斷的試驗,至今對其掌握度仍然有限。大家引頸期盼的再生醫療在實際應用上仍有許多待解決的技術與問題。

 

以器官再生而言,生命的起始是如何讓細胞長成組織及器官呢?身體在成長時提供了何種訊息,讓每個細胞可以分化為正確的器官呢?科學家雖已找到幹細胞這個重要材料,但至今尚未成功以人工的方式重現器官的再生過程。

 

日本科學未來館以小劇場呈現iPS細胞治療的未來想像—科學家透過iPS細胞成功複製再生腎臟,但因必需要「培養」在其他動物身上(如:豬),等其發育成為完整器官之後,再取出移植到患者身上。對於迫切需要腎臟移植的患者恐怕又緩不濟急?科學未來館以開放式問題讓觀眾思考,並想像細胞治療在臨床醫學的各種可能應用。 

 
日本科學未來館展出iPS細胞未來的應用想像。(圖/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黃群雅攝)日本科學未來館展出iPS細胞未來的應用想像。(圖/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黃群雅攝)
資料來源
  • 科技部108年度「科轉計畫:前沿科技轉化暨教育應用推廣」專案計畫
創用 CC 授權條款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授權.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 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閱讀授權標章授權條款法律文字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