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共生微生物
103/01/15
瀏覽次數
66031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身體中最大的微生物社群,在大腸中。已有許多證據顯示:大腸微生物群與肥胖、第二型糖尿病、癌症、腸道發炎、過敏等疾病有關。不過對於細節,我們知道得很少。
最近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獸醫學院副教授阿提司(David Artis)用小鼠做實驗,發現大腸微生物社群參與身體的生理功能,有些功能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說,在生理上,大腸微生物群等於身體的一部分。
阿提司的團隊先給小鼠注射抗生素,減少牠們腸道中的細菌,破壞大腸微生物群的結構與功能。結果,小鼠的免疫機制受到傷害:對付流感病毒的免疫反應變得遲緩,必須花更多時間才能清除侵入上呼吸道的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的病毒,造成的損害比較嚴重;小鼠比較容易死亡。
檢驗這些抗生素小鼠的巨噬細胞,研究團隊發現:有幾個與抗病毒免疫反應有關的基因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而且巨噬細胞對干擾素的反應也不正常;巨噬細胞干擾病毒複製的能力也不足。不過,以藥物恢復免疫細胞對干擾素的反應之後,巨噬細胞的抗病毒反應就恢復了。
這個研究證明:腸道細菌直接涉及身體抗病毒的免疫機制。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8月,476期,74 ~ 77頁
免疫系統(29)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9/27
在炎熱的臺灣飼養雞豬牛,獲取蛋肉乳也不忘動物福祉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31
AI 加短影音,讓科學傳播更廣
曹盛威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