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從極小粒子看極大宇宙-談大亞灣微中子實驗
105/01/20
瀏覽次數
2211
熊怡
|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
虛無縹緲的微中子(Neutrino),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就流竄於宇宙間,全然不受電磁引力的影響,僅有弱作用力及萬有引力有機會與其發生作用。大多數時間能不受阻礙地穿透物質,包含人體、建築物或者地球。捕捉微中子對物理學家來說是一項艱鉅的挑戰,這激發了大亞灣實驗團隊的好奇心,並且於2006年起著手設計與推動實驗。
大亞灣微中子振盪實驗於2012年春,首次發現微中子新的一種振盪模式:量測微中子於運行過程中轉換為另類微中子的機率。此項研究結果開啟通往物理新知的大門,未來可望能進一步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的奧秘。
今(2015)年的諾貝爾物理獎肯定了當代科學家對微中子研究的貢獻!但到底什麼是微中子?12月18日晚間的第七場秋季展望演講,是由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熊怡特聘教授擔綱,熊教授以「從極小粒子看極大宇宙─談大亞灣微中子實驗」為題,不僅深入淺出地讓大家認識微中子的奧秘,更暢談了大亞灣研究的經驗與成果,讓大家感受到物理世界的玄妙與豐富!
自宇宙大爆炸之後,早期產生的微中子就竄流在宇宙之中,微中子不僅可在超新星的爆炸中大量產生,鄰近的太陽核心每秒就可放出2 x 10
38
個微中子,這些四面八方高速射出的粒子,在抵達地球後,每秒每平方公分還能接收到約400億個微中子!微中子對我們來說,是無所不在,但卻因為微中子不帶電,質量也非常小,幾乎鮮少跟其他物質作用,僅有弱作用力和萬有引力有可能讓它現身,所以對科學家而言,就像尋找宇宙「隱身人」一樣,也像是以魚網撈水,縱使水就在面前,想撈起也是一項極艱鉅的挑戰。
在捕捉虛無缥緲的微中子之前,如何知道微中子有幾種?熊教授指出,早在90年代瑞士日內瓦電子與正電子對撞機所作的實驗,即可由Z玻色子的頻寬量測而得到可能結果。因Z玻色子為中性,衰變符合費米子與反費米子成對機制,因此掃描出了相當直接的進階證據,也知道了微中子分為三種,包含電子微中子(νe)、緲微中子(νμ),以及濤微中子(ντ)。
熊教授也介紹了加拿大SNO實驗室偵測太陽微中子的重水實驗成果,在對比日本超神岡實驗(Super Kamiokande)大氣層電子微中子、渺子微中子的測量數據後,可以看見微中子從太陽出來後的「變性(變臉)」現象,即從微中子總合中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數量是以電子微中子的形態存在。而日本的梶田隆章教授在1998年,就藉由蒐集宇宙射線與地球大氣層反應過後所產生的微中子,發現當大氣層的微中子進入日本的超級神岡探測器的過程中,會經過味(flavor)的轉換,目前科學家普遍接受的模型是:移動中的電子微中子(e)會轉變成渺子微中子(μ)與濤微中子(τ),而這種現象就稱為「微中子振盪」。今年諾貝爾物理獎就是表彰了他與加拿大教授研究微中子震盪,進而推論微中子帶有質量的成就!
熊教授解釋了振盪需要有質量後,就進一步展開了廣東大亞灣的微中子實驗,由臺灣(台大、交大、聯大)、中國、香港,以及歐美等地跨國合作,從2006年就開始推動大亞灣的微中子實驗。實驗地點為何選在廣州深圳大亞灣核電廠旁?因為這個實驗不是針對太陽微中子,也不是針對超新星微中子,主要是希望偵測來自核電廠反應堆的微中子!
在緊鄰花崗岩的山腳下,實驗團隊在三個實驗大廳中架設了八個微中子偵測器。當中每個微中子偵測器都是一個三層鐵桶,中間的鐵桶中裝有許多二十吋的光電倍增管,並在光電倍增管外灌以大量的純水,以偵測微中子的存在。此外,在偵測器上方也有輻射校正器,可以作為粒子偵測的校正。由於站在許多前沿研究的肩膀上,從2011年聖誕節前夕才開始收集數據的大亞灣微中子實驗計畫,居然在2012年蒐集到第三類微中子震盪的證據,為微中子模型拼湊出更完整的輪廓,這個實驗結果也有助於說明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的奧妙!
近年來微中子的研究不斷地為物理界投下震撼彈,但這些只是微中子謎團的初步線索,熊教授最後提出了大亞灣實驗未來的願景,和全新探測器的設計規劃,相信不管是日本的超級神岡探測器,或是大亞灣微中子實驗的新計畫,我們都可以期待科學家持續探索未知,將藉著觀測微中子的各項本質特性,幫助人類還原出宇宙形成時的第一現場!
微中子(18)
玻色子(2)
推薦文章
113/07/31
缺牙可能加深法令紋?拔牙後如何避免齒槽骨流失?補骨粉是必要的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照光就變身!臺灣團隊打造的雙模式電晶體,挑戰電腦效能瓶頸
林祉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