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龍骨」罐子裡的玄機 & 龍≠恐龍?民國時期對深度時間的想像

109/03/13 瀏覽次數 1539
第一講【「龍骨」罐子裡的玄機】(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王道還)
 
20世紀初,北京中藥店裡裝龍骨的罐子,提供了兩大學術發現的線索:甲骨文與北京人。原來中國人當作藥材的「龍骨」,其實是脊椎動物的化石。說起地下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古人可能都見過,不然神話裡的怪獸是怎麼想像出來的?可是將化石視為「古代生物的遺骸與遺跡」,卻不是那麼理所當然。在西方,古生物學直到18世紀下半葉才成形。而在東方,中國人在洋人找到古生物的罐子裡辨認出甲骨文,更為「科學 vs. 人文」下了一個有趣的腳注。

第二講【龍≠恐龍?民國時期對深度時間的想像】(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 嚴曉珮)
 
化石,就像是古代生物遺留下來的「原始資料」,它不僅提供生物演化的信息,也是建構地質年代、深度時間(deep time)和地球史最重要的證據。恐龍和其他古生物化石所蘊藏的地質知識,讓人類對地球的認知得以推向百萬、甚至億萬年前那超越人類歷史文化的深遠時間維度。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地質學、古生物學和恐龍的概念第一次被介紹到中國。從石龍事件(1915-1916)到一連串對科學的恐龍與象徵中國文化的龍之探討,民國時期的人們如何去理解地球史與深度時間?而這些古生物學與地史概念又如何演變成中國國族主義的話語?
OPEN
回頂部